“乾隆大阅甲”的保护处理

发布:2011-10-30 20:28:52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乾隆大阅甲,衣长76cm,下摆宽74cm。清宫旧藏。
    一、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乾隆大阅甲原计划于2002年7月至9月在英国爱丁堡举办的“乾隆皇帝与清宫艺术展”中展出。保管人员清点文物时,发现其破损非常严重:主要是整套服装的黑色丝绒镶边 (共23米)已经残缺不全,绒边炭化,呈粉末状大面积脱落。里和面的缝合处多处开线,有些部位的绒虽未脱落,但强度极差。脱落的碎绒表面看似乎强度还可以,但用手轻轻一捏,即呈粉状。在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后,我们决定先对尚未脱落而十分脆弱的旧绒进行加固处理,将脱落的碎绒归位还原,然后对于缺损部分用同质地的绒填补,最后通过协调处理,使其整体基本保持一致。
确定了修复方案后,我们选用了南京博物院研制的丝网作为加固材料。
    二、修复过程
    1.原料和工具:聚乙烯醇粘合剂、无水乙醇、丝网、电熨斗、电吹风、针、丝线、镊子、剪刀、毛笔、夹子等。
    2.处理方法和步骤:
    1)缝合:由于绒与里衬是缝合在一起的,一旦绒破损,必将使面和里的缝合处多处开线,而且因其中间衬有丝棉,整体感觉此较僵硬,这就无形中加大了缝合的难度,因此,操作时在不损伤原绒的前提下,应按照原有的针孔,仿照原来的针法缝合,如此可保持其整体的一致性。
    2)补配:由于原有的绒已经大面积地脱落,因此,必须用脱落的碎绒在原绒残缺的地方进行合理的拼对、粘接,将起翘部分用粘合剂粘接。传统工艺所使用的粘合剂是浆糊,但由于其有易生虫、生霉,粘接强度差,粘接后的服装僵硬等缺点,实际操作中,我们采用了聚乙烯醇粘合剂,它既克服了传统浆糊的不足,又具有固化时间短、牢固性强的优点。因脱落的碎绒不能完全补足残缺之处,为了体现服装的完整性和保证展出的效果,必须补配一部分新绒。需要补配的新绒应与旧绒的质地相同,并符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3)加固:衣服四周所镶酌黑绒边与衣服上的丝边间有一条窄窄的黄缎面,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把丝网的一边固定于此。丝网的另一边用电熨斗熨烫,使丝网与里衬粘接在一起。丝绒面上的丝网切忌用熨斗熨烫,以免将绒毛熨倒,只能将熨斗贴近丝网,用熨斗的余热将丝网表面的树脂熔化,这样既能对绒面起到加固作用,又不会改变丝绒的外观和质感。在用丝网进行加固时,要注意避开绒面附近的铜钉和盘扣部分。黑色丝绒的表面覆盖了一层很细的白网后,黑白对比明显,对展出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对网面进行处理,以消除颜色上的反差和网面所产生的光泽,尽可能减少文物外观的变化。总体上说,这部分工作操作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对原件进行处理之前,用替代材料反复进行了试验,直到技术非常熟练为止,以确保不对文物造成伤害。
    三、修复后的总结: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乾隆大阅甲修复的难度首先在于其文物等级高,修复责任重,而且绒面不能受压,修复难度大,国内外至今尚没有这一类文物的修复先例,修复的标准难以确定。第二,加固材料的选用既要有良好的性能,又要与文物的传统制作工艺相符合。第三,修复过程复杂、繁琐,对修复技术要求很高。如在加固甲裙的丝绒边时,由于丝绒的一侧有500个铜钉一个接一个地紧密排列在一起,因此,要求丝网必须避开这些铜钉,但又要保证对丝绒有较强的加固作用,所以,必须将丝网剪开许多细小的缺口,从而绕开每一个铜钉;加固甲袖时,则要使丝网绕过17对扣拌和铜扣。
    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乾隆大阅甲的修复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此次大阅甲的处理只是抢救性的保护处理,限于时间紧迫,对于加固材料的选择不可能做更多的试验,而且展出时需要将其套在模特架子上,这和一般的平面展出有很大的不同,它要求服装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因此,寻找一种比天然丝网性能更优良的加固材料则是我们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