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的国宝——织成履
履即鞋,古时分为屦、舄、履、屣、屐、鞋、靴等,是古代人类文明遗存中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古代不同时期服饰的款式与名称演变而变化。上古时的鞋叫屦,屦有麻屦、葛屦,都是单底鞋。据说,葛屦是夏天穿的,冬天则穿用皮制的皮屦,一般的屦是用麻绳编成的,编时边编边砸,使之坚实耐用。舄,履的别名。其不同点是,单底鞋叫屦,复底鞋叫舄。屣,草鞋。屐,木屐;靴,亦作“革是”一种高至踝骨以上的筒鞋。《说文》:“革是革履也,胡人履胫谓之络缇”。络革是就是后代的所谓靴。
织成是按需要用途设计而织出之成品或半成品者,均为织成,并无花纹与组织的限制。据《西京杂记》载“赵飞燕得有织成上襦,织成下裳。魏时有织成袜帐等事,晋时织成最为发达,文字、山水、神仙、云凤、山禽等均有织成者”。说明魏晋时期织成这种丝织工艺在当时很盛行,从织成履的出现就可以窥见魏晋时服饰的全貌。
从织成履文字上看,“富且昌”代表着财产富裕并且昌盛;“宜侯王”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天延命长”应该是一句祝寿的吉祥语,用以表示长生之意,祈祝吉祥延寿。
“织成履”履面织出的“富且昌宜侯王天延命长”的吉祥语,透露着汉代以来就以文字纹样为织锦点缀的装饰之风,也表达着当时人们希冀生前死后永受天命恩惠富泽的传统思想。看“织成履”的纹样布局,就可知此吉祥语是作为装饰主题,被置于履面正中间。以白色底衬托,形成一上弦半月形主面,而恰巧与履正面相吻合。红、蓝、黄色的字体纹样呈三横列错位排开,使整个履面中心显得错落有致,素雅华美。吉祥语装饰前面,用红色丝织出带纹饰条带,与履上口沿的一圈红色装饰纹相辉映,形成履面的多个装饰区。两侧的蓝底起长条带纹及前端的红色饰带更使履面呈现出色彩缤纷的整体美感。织成履的两只鞋面上花纹图案完全一样,并互相对称,这是汉晋文献中所记“丝履”的实物例证,反映了我国古代织成工艺的杰出水平。织成履的制作如此考究,具有内地服饰的传统风格。是汉晋丝织工艺的典型杰作之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织成”工艺的水平。
“织成履”鲜艳如新的色泽,说明古代的施染技术的高超。这从阿斯塔那墓1959年305号墓出土的另一双“丝履”也可得到证明,鞋脸作兽面纹,极为工细,色彩素雅大方,搭配和谐。绛紫色底面色泽均匀,酱色条纹浓淡相宜,色差过渡带柔和舒雅。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吉祥的愿望不仅用语言、文字,而且还通常通过自然物象的寓意、谐音等形式来表达,其中用云纹所组成的吉祥图案,制成物品等多种多样,如:1968年阿斯塔那381号墓出土“云头锦鞋”,使用了三种锦:鞋面是用黄、蓝、绿、茶青四色丝线织成的变体宝相花平纹经锦;鞋里是用蓝、绿、浅红、褐、蛋青、白六色丝线织成的彩条花鸟、流云斜纹经锦,其中蓝、绿浅红三色施晕涧。从款式上云头的造型也是纹样中的一部分。云纹与文字和其它图案相搭配,组成各种内涵丰富的“吉祥”图案,以点缀生活,求得幸福长寿,反映了古代人的追求和向往。云纹作为我国传统装饰纹样有悠久历史,据葛兆光先生研究:“在渊源颇早的中国神话传说里,‘云'则是一种天矫飞腾的神物,《易》有‘云从龙'的说法,《左传》有‘云师'的名称”。汉魏以来的文献中也有大量对云腾空飞升特性的崇尚性描述:“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正是如此兴盛的对自然之物的理想化,甚至神化性的渲染,才使汉魏以来的织物上云纹装饰之风绵延不断。能与云雨利万物,使生活中处处祥云显像,可以说体现了古代艺术家浪漫飘逸的艺术情趣和神奇悠远的思想格调。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蕴藏着丰富的各式各样的丝织物,古代新疆地区至迟在魏晋就有了丝织品的织造业,其中心是疏勒今喀什一带 、龟兹今库车 、高昌今吐鲁番 地区,从考古资料来看,许多精美的高档丝织品和带有墨笔汉文题记的麻布从题记可知分别来自今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 则无疑来自中国内地。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古代丝履,呈现给人们的是丝路文明的精华。细观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的丝履,这些历史上的中国丝织遗产,确实丰富而精致,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