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绣”历史与现状

发布:2011-10-30 20:30:00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扬州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扬州古代繁华富庶,人们衣着起居,多以刺绣为饰,大多家庭妇女,自幼即工刺绣,古有“广陵女子善绣”之说。逸

    早在汉代扬州刺绣就已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平,1980年在扬州西北天山汉墓出土的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中的刺绣品,这些绣品采用辫子股针法,运针用线设色颇为细致,可同长少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相媲美。唐代扬州刺绣业已很发达,据《唐鉴真过海大师东征传》记载,鉴真和尚于天宝二载(743)年十二月东渡日本随行人员就有扬州绣师多名。清代扬州戏曲业繁荣,佛教兴,除名闻名遐迩的天宁寺,福禄寺等八大名寺外;其它中小庙宇则不胜枚举。扬州庵观、寺、院的殿宇,佛事用具均以刺绣装饰,使扬州刺绣业空前发达,清代扬州刺绣为贡品之一,乾隆三十六年,进贡的三蓝缎绣洋线九龙袍,绣石青缎四团洋金龙褂就有10袭。乾隆年间,扬州著名画家管希宁夫人广陵王氏,才华过人,精于绣艺,曾绣“玲珑绣塔”此绣塔层层周密,神采飞扬,高县于堂中,凡礼佛者,无不吟诗顶礼赞叹,汪士慎称管夫人“东家善女性智慧,缕缕蝉联纤手忙”以赞其巧艺。清末,扬州一位庆溶女士刺绣帐沿、桌围,在1910年南洋劝业赛会上获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扬州绣品厂建立。手绣精品恢复生产,所绣体裁主要以宋元及清代工艺笔山水、花鸟,扬州八怪作品为范本,兼绣近现代名人名作。扬州“仿古绣”已见皱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仿古绣”《柳塘花坞》、《春深高树》、《春禽花木》、《仕女纨扇》等。绣工极为精细、山水层次分明、亭台楼阁及人物树木比例准确,棱角挺括,花鸟作品设色古雅,艳而不俗,整体绣面厚重,富立体感。水墨写意绣有郑板桥的《兰竹》、黄慎《抱琴图》、金冬心《梅花》、李复堂的《鱼》、李苦禅的《鱼鹰》、刘旦宅的《唐人击鞠图》等,所绣作品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灵秀古雅,笔墨神韵极佳。1964年有十一幅刺绣精品被外交部选中,作为国家礼品,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在北京举行,参展的作品有《椰林战鼓》《风景这边独好》《全国人民大团结》等,1978年刺绣作品李苦禅的《鱼鹰》钱松岩的《枣园曙光》宋文治的《庐山新装》等入选全国工艺美展。

    进入八、九十年代由于全国性刺绣行业的盲目发展,产品过剩,内外销市场萎缩等多种因素,加之管理不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逐步以生产时装为主。扬州绣品厂于1999年解散手绣精品的车间,以致手绣技艺人员流失。在此期间,我带领有志于扬州刺绣事业的徒弟和师妹,进入扬州民间艺术馆,更加潜心专研绣艺,发奋自强,历时两年,绣制成了大型落地式仿古山水双面绣《蓬莱仙境》,其作品绣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针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画的潇洒俊逸的笔墨神韵,精致严谨,古朴传神,把“扬绣”的技艺水平提高了一个新的阶段。该作品入选2002年“江苏省文化月精品艺术”赴北京世纪坛展出,国家领导人李岚清、丁关根观看了展览,当听说绣制远景用线仅为一根丝的四十八分之一时,频频点头,给予了高度赞赏,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均头版头条作了详细报导,仿古山水双面绣《华岳高秋》、《栈道图》入选江苏省大师级作品赴台湾展出并获省轻工厅颁发的精品证书。同年作品《华岳高秋》获全国第六届艺术节“新人新作”奖,2002年刺绣作品《双鱼图》、《西施浣沙》、《行旅图》、《荷塘远眺》等八件作品参加上海全国刺绣艺术博览会,有行家说:“扬州绣品在整个展览作品中最具有文化内涵”。为“扬绣”赢得了在全国绣坛的荣誉和地位。

    扬绣素有“针画”之美誉,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熔画理与绣理为一炉的艺术风格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仿古绣已成为扬州的地方特色。相信,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乡文化艺术的自豪与尊重意识的加强,让高档艺术欣赏品进入普通人家,重振“扬绣”辉煌为期不远。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