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防螨技术(二)
2.2 物理防螨
物理防螨主要是使用高密度织物,阻止螨虫和其它过敏原的入侵,也可以将螨虫和人体皮屑隔离,切断其食物来源,抑制螨虫的繁殖,促使其死亡,达到防螨的目的。根据美国Virginia大学试验,布缝的孔径在53μm就可防止尘螨通过,当布缝的孔径在10μm以下就可以防止尘螨排泄物通过。
高密织物法不仅可以避免或者较少地使用化学试剂而使产品更具有安全性,而且不会因洗涤影响产品的防螨效果,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3 防螨效果测试方法
对于纺织品防螨效果测试包括螨虫死亡率评价法、忌避率评价法、螨虫增殖抑制率评价法和螨虫通过率评价法,并且各自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杀螨效果实验常采用日本厚生省标准化的接触实验法即夹持法,如图1所示。螨虫趋避效果评价多采用日本大阪府立卫生研究所法(见图2)。
夹持法是用药剂处理滤纸,将纸裁成一定大小,对折成为10×10cm的纸片,中间放入30只螨虫,三面用夹子夹住,放置24h,测螨虫死亡率。大阪府立卫生研究所法如图2所示,在粘着板上放置7个同样大小(直径为4cm)的塑料培养皿,在中央培养皿内放入一定数量的螨虫和培养基,外围有6个培养皿分别与之接触,并且间隔地放入防螨试样和对比试样,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收集待测试样上的试虫,分别计数,按下式计算驱避率。
4 存在的问题
4.1 安全性问题
纺织品大多是人体直接接触或者作为室内用品,因此防螨剂必须具备对人体的安全性,必须不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过敏体质的人、病人或婴儿等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国际上要求对防螨剂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认其安全性。同时还要求经防螨处理的纤维或织物,在后道纺织、染整加工及使用过程中不能产生有毒的化合物。但是目前对防螨纺织品的安全性测试方法和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报道中大多只包括口服急性毒性、经皮急性毒性、吸入毒性试验和对眼刺激性试验等急性毒性试验,未进一步对长期作用的亚慢性、慢性毒性进行研究。
4.2 染整过程对防螨效果的影响
含有天然纤维的织物的前处理过程一般要经过烧碱精练、氯氧双漂、强碱丝光等工序,所用的防螨剂可能不能耐酸、碱或者氧化剂和还原剂,从而影响防螨效果;染整过程中可能采用的高温高压环境也可能影响防螨剂的作用。这些化学作用和热作用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防螨效果都需要进行进一步地探讨。
4.3 防螨效果评价
各种资料显示对纺织品防螨效果测试方法和评价多参照日本服装制品质量对策协会提出的《防螨评价方法和标准》和《防螨织物忌避试验方法》以及2003年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制定的《卫生杀虫剂药效试验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中的“灭螨、趋螨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缺少统一的行业或者国家标准,需要确立一个快速测定的方法和统一的标准,用以规范和促进防螨纺织品的发展。
4.4 防螨效果的耐久性
纺织品在穿用过程中要经常洗涤,防螨织物的耐久性是评价防螨纺织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检验防螨纺织品耐久性的方法主要是水洗法和加速实验法。水洗法是参照日本的JISL0217103规定的洗涤条件,将防螨纤维和织物按规定的次数进行水洗后再测定处理后的防螨效果;加速实验法是将防螨织物在一定的处理条件下,进行加速实验,如在日光照射下,在81℃的温度下处理48h,或者用耐晒牢度计(弧光灯)在63℃下处理8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