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的制作与鉴赏

发布:2011-10-30 20:14:28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鉴定经营古墨的古玩铺,都鉴定经营古砚,古砚在古玩铺里是家家都有,而名砚不多。古墨中的历史典故多,古砚中的学问也不少。
    古人写“砚”字为“研”,“以研和墨,用为书字者也。”苏易简为砚取名“墨侯”。古砚有瓦砚、石砚之分。唐代以前,瓦砚居多,唐代以后,石砚时兴,瓦砚逐渐减少而淘汰。
    制作石砚是从选石料、研究造型、搞好雕刻着手;鉴赏古砚要从看石质,造型,刻工着眼。
    我国历来注重用端石、歙石为砚之石料。端石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市),因地而得名。端石的石质坚实细润,用端石制作砚,研出的墨,书写流利生辉,不损毛笔之毫毛。歙石产于安徽歙州(今歙县)。款石的石质坚韧润密不吸水。用歇石砚研出的墨如油,书写浓艳生辉,不伤笔毛。翕砚亦称龙尾款砚。
    制作砚台的石料还有紫金石、金星石、红丝石、菊花石、易州石、鸟金石,灵岩山、绿石、洮石等等,石料颇多,但以端石、歙石为佳且出名。
    端石上有纹、眼。石的色、纹名目甚多如青花、鱼脑冻、蕉叶白,天青、冰纹、人捺、马尾纹、胭脂晕等。
    石眼的说道不少,有鹦哥眼、鸲鹆眼、了哥眼,雀眼、鸡翁眼、猫眼、绿豆眼等等,眼的名称和实物形状相似。这些形状的石眼中又分为活眼、死眼和泪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黑睛在内,晶莹可爱者”,谓之活眼;“四傍浸渍不甚鲜明者”,谓之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采者”,谓之死眼。
    收藏家对端砚的石眼有不同见解,一些人喜爱矾中有眼,一些人则认为石眼乃石中之病,而古董商则讲究砚中活眼,他们说:“活胜泪,泪胜死,死胜无”,有眼的砚台比没眼的好。
    石砚的造型是根据石料形状、石的纹理、眼的分布,因料造型。自唐代以来,千余年的制作发展演变,古砚的形状丰富多样,式样多若繁星,如履式、簸箕式、莲蓬式、圭式、蝉式、凤字式、内相式、抄手式、门字式、双夔龙戏珠式、云龙式…… 古石砚的雕刻很讲究,珍品的刻工精妙绝伦。我国自唐代以来历代皆有雕刻石砚的能工巧匠。他们根据石质自身色泽、纹理、形状而加工刻制,使天然美和人工美结成一体,古朴大方,端庄自然。有的石砚刻有铭文是诗文并茂,书法精美,耐人寻味。唐代诗人李贺《青花紫石歌》中有赞扬砚工之诗句:“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清代初期,王岫筠善刻石砚,鉴赏收藏家赞赏他刻制之石砚是造型精巧,古朴庄重自然;雕刻铭文,刀痕不外露而内含,似神来行笔,仙来运刀。他的刻工功底深厚,技巧熟练。他所刻之铭文与原书写的毛笔字完全一致,笔体笔锋丝毫不差。
    收藏古砚者历代皆有,古有百砚阁、万砚楼,但私人收藏古砚世代相传甚少,大多是人亡而物亦亡,唯有历代帝王藏砚传世者多。乾隆皇帝藏砚之精之多,历代帝王无与伦比,可称亘古未有。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