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各级媒体的报道将油脂安全提高到了国家政策层面。作为突破油脂垄断的奇兵--花生扶持政策已经提上日程,预计将写入“一号文件”.
花生油不能重蹈大豆覆辙
四年前曾“预警大豆”的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现在仍在疾呼“食用油安全”问题。他认为“花生产业不能再沦落大豆产业困局了”.
从1996年以来,我国食用油进口量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量,是世界上第一大食用油及其原料进口国。其中,转基因大豆进口在66%以上,食用油进口在75%以上。
此外,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已经在我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完成了对我国食用油上游原料、中游加工和下游市场的绝对控制权。
最新数据显示,大豆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油脂来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0%,并仍持续走高,已经威胁到国家是拥有战略安全。
虽然国家对此否认,但来自官方和智囊机构的多路调研团队,已经在过去的一年中密集考察花生产业表明,高层已经高度关注了关系民生的食用油安全。
花生油的优势
彭真怀表示,作为一种耐瘠薄、抗干旱作物,花生在我国的一个特殊优势是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贫瘠和沙化土地,提高非耕地的有效利用率。非常适合中国“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思路。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种植花生,总产量3,300万吨。作为重要的食用油原料,花生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21世纪的最佳护脑食品。在人类食用油消费中,花生油所占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年消费量在480万吨左右。
彭真怀认为,如果补贴政策得以实施的话,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达到50%的目标应该能够实现。彭院长的信心来自于花生的“三高”(高产、高出油率、高油品)。据他介绍,我国花生的单产已经普遍达到了250公斤/亩,试验田中的单产更是高达550公斤/亩。而大豆的单产则在120公斤/亩左右。花生的出油率为50%左右,远远高于大豆的18%.
此外,花生油的油品也高于大豆油。豆油压榨采取的是浸出式工艺,即采用溶剂油(6号轻汽油)将油料充分‘浸泡,然后经过260°高温精炼再’六脱‘出成品油。此工艺不仅破坏了食用油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化学溶剂残留以及转基因成分。高温处理后的豆油也有变质的嫌疑。而花生油的生产工艺采取的是物理压榨,并无食品安全之忧。
补贴政策或写入“一号文件”
据了解,2008年-2009年,包括中国粮油学会、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在内的众多智囊机构已经在山东、河北等花生主产区进行了一年多的持续调研,并向国务院呈送了相关调研报告,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花生产业,保障中国食用油安全。
而最近的一次考察规模最大,规格也最高。11月底,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发改委体改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央党校内参室等部门的数十位官员奔赴山东,在莱阳市举行了一个闭门会议。据了解,这个调研团队目标明确,就是要了解花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即将拟定的花生补贴政策做准备。
花生扶持政策相关补贴细节虽尚未最终确定,但中农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在内的多个中央部委,已进入会签阶段。接近高层的专家表示,这些政策将在明年春播前公布,以调动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花生补贴政策极有可能写入明年的“一号文件”.
花生油企业应走在政策之前
业内人士认为,食用油行业将面临洗牌,花生油生产企业应未雨绸缪。
作为我国花生油重要生产企业的龙大集团地处山东莱阳,虽没有确切的消息证实龙大集团参与了这次闭门会议,但就在会议后不久,龙大集团突然宣布在另一个花生重要产区的河南开封建厂,并且规模较大。据了解,与开封县合作的“龙大植物油(开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5亿,日压榨花生米原料 800吨。
从2005年以来,这个之前专做出口日本的安全食品加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后,开始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努力拓展国内市场,构建内外贸并举、“两条腿”走路的经济格局。2007年在鲁西重镇聊城建立龙大(聊城)植物油公司,与莱阳形成两点覆盖全省格局,同时辐射华北地区。这次挺进中原,将与聊城、莱阳向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形成辐射格局。
业内专家评论称,龙大集团的敏锐嗅觉,让它走在了政策之前,此举不但可以进一步保证在日趋激烈的原料争夺中的主动权,而且促进中原地区市场的辐射以及降低运输成本和利用当地劳动力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食用油行业局势未变,但花生油领域已经吹响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