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网兰州10月18日电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中泉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时刻关心支持家乡教育。农民企业家高正有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庆祝“第2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慷慨解囊为景泰县中泉学区捐赠价值2万多元灶具。这一善举如一股爱的暖流,滋润着中泉学区师生的心田。
近日,记者专访了这位致富不忘家乡教育的爱心人士。他,慈眉善目、待人谦和、身材敦实。与他交谈,给人一种亲和力,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大老板的架子。从他的身上处处闪烁着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西部企业家风采;涌动着一位西部汉子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
这位与共和国同岁的农民企业家,出生在景泰县中泉乡中庄村高家埫社一个贫困农民家里,姊妹6人,他排行老大,自幼家里就很清贫。十二岁时,他就帮母亲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从怀着梦想、激情、闯劲到商海弄潮,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由一个筑路小工程队起家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老板,他致富不忘助学,情系家乡教育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谈到捐赠时,高正有说:“我们这里地处偏僻山区,广大教师工作生活不容易,这次捐赠灶具主要是为中泉学区下属10个小学捐赠冰箱、高压锅、微波炉。目的是解决山区教师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有一个舒心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扎根于山区教育。”
“我小时候,家里穷,没钱念书,当时条件不允许,只是维持生存。念书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虽然我没进过学堂,但我还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不尽。我很羡慕有文化的人,文化低的与文化高的就是不一样,现实社会没有文化什么都干不成,有了文化可以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家庭,也能为社会作贡献。现在我们条件好了,就应该把教育抓好,让孩子们把书念。”谈到这里,记者想起了春秋末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一日到卫国去,学生冉有驾车随行。在车上,孔子看到卫国的老百姓很多,便赞叹了一声:“庶矣哉!”冉有即问道:“人口已经这样多了,该如何?”孔子答道:“富之。”冉有又问:“人们富了,又该如何?”孔子答道:“教之。”高正有先生的教育观不就是孔子的“先富后教论”吗!
二十多年前,中庄村一位村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缺400元学费,不能圆大学梦,家长向他张口借,他二话没说,慷慨解囊给了他。这位家长非常感激,不停念叨:好人啊!好人!孩子毕业后给他来还钱。高正有对他说:“你考上大学不只是你的光荣,也是咱们家乡的光荣!算是我对你的一份奖励。”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不管是员工,本村群众或是外乡人,只要有娃娃上学有困难求到高正有,他都是有求必应。即便是他本人不在,就打电话委托工作人员积极去办理。
他不仅自己支持教育事业,还积极动员全乡企业老板积极支持家乡教育事业。2008年5月,他牵头在中泉学区筹备成立“爱心教育”基金会,并担任“爱心教育”基金会会长。先后为“爱心教育”基金会捐款几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中泉乡热心教育事业发展的8位企业家先后捐资20.3万元,救助贫困中小学552人次,奖励优秀教师90多人次,奖励优秀学生154人次,为全学区各校配备价值2万多元的音体美器材,2012年为全乡589名学生捐赠了价值4万元的校服。“爱心教育”基金会使中泉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儿童摆脱了困境;使中泉学区师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谈到这些捐资助学的善举时高正有说:“作为企业,尽我最大的努力能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尽点微薄之力,我很高兴。支持教育事业也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我希望不管企业大小,景气不景气,不管你有没有钱,哪怕就是支持一元钱,那也是一份爱心。只要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氛围,我们的教育一定就能办好。”
中泉学区一位教师告诉记者,高正有是一位热心家乡教育的人,他致富不忘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多次来到我们学校了解情况,勉励教师好好工作,主动询问学校存在的困难尽力相助,他支持家乡教育的善举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
捐资助学德传千秋,情系教育爱留家乡。高正有真心为家乡教育发展献爱心、做实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西部农民企业家对家乡教育的真诚执着。透过这些感人的善举,我们看到了这位农民企业家博大的胸怀和对家乡教育的责任情怀。(记者 金树军 赵红萍)
原文标题:——访景泰县农民企业家高正有
????(文章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