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商业服务 | 走进哈市新闻资讯分类信息哈市商圈百姓商城百姓问吧博客日志百姓社区电脑网络健康知识哈市便民
百姓服务 | 农业资讯农业技术农业供求房产信息二手市场人才招聘交友征婚上网导航旅游频道生活百科古玩知识
哈市区县 | 道里 道外 南岗 香坊 平房 松北 呼兰 阿城 五常市 双城市 尚志市 宾县 巴彦县 依兰县 延寿县 木兰县 通河县 方正县
哈尔滨农业网 | 农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政策法规 | 致富经 | 品牌农业 | 农业展会 | 三农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 哈尔滨百姓网 > 农业资讯 > 三农人物 > 阅读文章:熊多根:33年扎根农村 推广农业技术为粮食增收插上翅膀 投稿邮箱:
熊多根:33年扎根农村 推广农业技术为粮食增收插上翅膀
2015-10-13 18:02:11 哈尔滨百姓网 来源:网络转载 浏览 次 【 】【打印】【关闭

    在南昌县的田间地头,各乡镇农技服务站所,总能看到一个人忙碌的身影,或指导农民田间耕作施肥,或为农机工作人员讲解某项技术,他就是南昌县农业局粮油生产管理站站长熊多根。

    熊多根,推广研究员,享受省政府津贴,南昌科技明星,市直接联系人才,中共党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3年。先后提出了以机插秧抛秧为主的水稻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栽培、水稻防早衰、避洪农业、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绿色大米生产等有重要学术和实用意义的推广课题,并先后主持完成了《超级稻示范推广》、《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等十多项部、省级科技项目的实施。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南昌市科技进奖等奖励25项。33年来,他视农业推广为自己的使命,常年扎根农村,为南昌县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33年扎根农村推广农业技术

    如果走在路边,不熟悉的人看到熊多根,很少有人能看出来熊多根是一个“党员干部”,黝黑的脸庞让人觉得熊多根像是刚从田间地头劳动后进城的村民。

    10月29日,多次邀约后,记者在南昌县农业局办公室等到了熊多根,他刚从农村回来。“晚稻收割晚了,要去看看各村的产量。”熊多根说。

    “今年南昌县晚稻亩产超过500公斤,南昌县有望实现粮食产量十一年连续增长。”熊多根兴奋异常,南昌县11年连续粮食产量增长的背后,有很多个像熊多根一样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付出的艰辛努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57岁的熊多根,现任南昌县农业局粮油生产管理站站长,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有33年。

    近年来,熊多根提出的以机插秧抛秧为主的水稻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栽培、水稻防早衰、避洪农业、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绿色大米生产等有重要学术和实用意义的推广课题,先后主持完成了《超级稻示范推广》、《水稻高产创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等30多项部、省级科技项目的实施,累计综合新增粮食60.42万吨,占粮食总增产量的87.26%;累计综合增收节支16.75亿元。

    33年来,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熊多根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现场传授农业技术,年开展科技咨询3000多人次,办班培训乡村农技员、农民1000多人次,指导、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为南昌县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和连续十二年获全国粮食生先进县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半时间在田间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员,曾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异常吃香,可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曾经吃香的职业愈加被人冷落。

    熊多根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下海赚钱去了,有人说都包田到户了,农户在自家田里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农业技术推广员不要也罢。

    “但从事了这个职业,就要有一份担当和责任。”熊多根说,1981年他刚参加工作,南昌县早稻亩产700多斤,晚稻亩产800多斤;今年早稻亩产有900斤,晚稻亩产则突破了1000斤。

    “南昌县种植水稻面积97万亩,晚稻每亩增产200斤,今年一年比当年增加了1.9亿多斤。”熊多根说,这就是农业技术推广员的作用。

    类似的“危机”还出现在2003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粮食产量创新低。“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通过农业技术来提高产量。”熊多根说。

    多年来,熊多根在农业技术推广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远,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并无私地同青年科技人员结对子,在技术上实行传、帮、带,成为南昌县农业科技优秀带头人,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

    33年来,熊多根走遍了南昌县所有的乡镇、农村,每年近半的时间都吃住在农村。熊多根说,在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不能个人说好就好,先要引进、实验,然后扩大示范、最后才是推广。

    水稻抛秧种植,因为根部植入土壤里较浅,有利于秧苗分叶,稻穗也就多了长了,因而能提高产量。熊多根告诉记者,刚推广抛秧技术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因为抛秧没有像传统插秧一样整齐有序,很多人觉得不好。为了让农民明白水稻抛秧的好处,熊多根绞尽脑汁,他用 “抛秧的好处就像让妇女到了育龄年龄就开始生小孩一样,生的越早小孩就越多”的比喻来向农民阐述抛秧技术的好处。虽然比喻有点糙,但是农民朋友却很快理解了,纷纷尝试水稻抛秧。水稻抛秧技术的推广,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也让一大部分的农户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模式中逐步解脱出来。

    退休后仍想为增产增收发挥余热

    33年来,熊多根始终坚持无私奉献的情操,不追名,不逐利,在工作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经常为了工作加班加点,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八小时工作限制,一心扑在工作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项目,争得了一大批的项目资金,为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下,晚稻收割已经结束了,熊多根却依然跋涉在田间地头里,指导农户种植油菜等经济作物。

    “趁着现在还能跑,要多做点事情。”熊多根说,还有2年就要退休了,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也不想离开农村。

    熊多根说,现在就有企业、公司邀请去上班,或是一起开办农场。“但我确定不会去企业或是公司。”熊多根说,退休后想做点公益事业,从事咨询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胡雪萍 胡敏华 江西日报记者 蔡颖辉

    (文章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

[责任编辑:佚名]
信息发布】【论坛交流】【留言反馈】【打印网页】【 】【↑顶部
 相关资讯
·2014年度CCTV三农人物十周年微电影大赛在 (2015-10-13 18:02:08)
·20年关注农民工 “菜农作家”出版小 (2015-10-13 18:02:06)
·农机手的心声:好政策成就我的梦想 (2015-10-13 18:02:03)
·张化阁:“硕士农民”种出“硕士葡萄”( (2015-10-13 18:02:02)
·“天下第一村”江苏华西村带头人吴协恩的 (2015-10-13 18:02:00)
·泥韵匠心,一位农民的泥塑创作之路(组图 (2015-10-13 18:01:59)
·河北一农民5年创作700首歌词回报家乡图 (2015-10-13 18:01:58)
·农民工老王的进城路:“生活戴着一个紧箍 (2013-12-28 11:40:07)
·《千字文》最小楷书 龙岩农民连破世 (2013-12-28 11:40:05)
·青海省农民张桂兰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2013-12-28 11:40:04)
·信阳潢川县农民工黄久生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2013-12-28 11:40:03)
·三亚南繁科技工作者杨小锋:最希望农民挣 (2013-12-28 11:40:01)
·高正有:一位西部农民企业家的教育情怀 (2013-12-28 11:39:56)
·绥化市北林区种粮大户徐德顺:农民致富的 (2013-12-28 11:39:54)
·“早稻晚稻分不清”的建筑师立志做农民 (2013-12-28 11:39:53)
·追梦故事:湖南农民沈昌健全家35年研究超 (2013-12-28 11:39:50)
·CCTV2013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拉开帷幕&n (2013-12-28 11:39:48)
·寻找三农人物  寻找中国梦想 (2013-12-28 11:39:47)
·农民讲述35年培育高产油菜经过:最希望获 (2013-12-28 11:39:44)
·秦同和数十年信念不移奉献山区教育  (2013-12-28 11:39:43)
推荐资讯News  
·2011肉鸽饲养现状
·粮食收购热情高涨 东北粮价创历史新高
·粮价上涨的根源还是农业落后
·我省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最高 总产量全国
·每日猪评:猪价大体持稳,把握好出栏时机
·野猪回山林,养野猪创收的道路越走越宽
·春节前黑龙江稻米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小
·踏踏实实养兔子,稳稳当当挣小钱
·猪粪是宝 千头猪一年猪粪就值两万元
·2011将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
热门话题News
·第11届中国哈尔滨(中俄)国际塑胶机械及包装
·林萍:感动一村人的好书记
·土豆当水果卖 年赚三百万
·养殖“洋兔子”养出了好日子
·国际粮价飙升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隐患
·第十四届全国毛皮动物产业大会通知
·养殖能手王艳的野鸡致富之路
·农家女特种养殖增收致富
·赵振东:终结我国优质麦依赖进口历史
·返乡农民工廖荣平养兔致富
最新动态News 更多>>
·熊多根:33年扎根农村 推广农业技术为
·2014年度CCTV三农人物十周年微电影大赛在北
·20年关注农民工 “菜农作家”出版小说
·农机手的心声:好政策成就我的梦想
·张化阁:“硕士农民”种出“硕士葡萄”(图
·“天下第一村”江苏华西村带头人吴协恩的“
·泥韵匠心,一位农民的泥塑创作之路(组图)
·河北一农民5年创作700首歌词回报家乡图
·农民工老王的进城路:“生活戴着一个紧箍咒
·《千字文》最小楷书 龙岩农民连破世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