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01:在广东陆丰碣石镇记者发现,有一门经济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生意,那就是洋垃圾的倒卖,只要拐进密如蛛网的小巷里,倒卖旧衣服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记者在一个商贩的家中看到,一座三层小楼堆满了一捆一捆的洋垃圾服装,二楼已被用作仓库。
图片02:知情人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十几二十几辆货车把旧衣服拉到碣石镇,如果按照一车20吨算,一天就会有400多吨,一年将近15万吨,图片中就是一家店正在在对旧衣服进行抛光和熨烫(上图)以及在村子里的空地上,还堆着大量卖不出去、被二次淘汰的旧衣服,还有人在里面挑挑拣拣,希望找到一两件可以勉强卖的出去的衣服。
央视记者探访广东洋垃圾遇围追跳河
(记者:井天增 摄像:樊金峰、张明)
主持人:“今天演播室还请来了一位同事,《经济半小时》的记者井天增。你好,在今天开始节目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是井天增在2009年10月14日在广东陆丰的碣石镇拍摄的。”
“你干什么的?”
“我跟一个人过来,就走丢了,就刚才买完水,就走丢了,就在这买完水,这个人转一圈就没了,那你光说过来,人都不知道,他买完水,我往前走就没有了。”
“这个人的电话多少?”
“到那个庙那看看。”
“那你拿他的电话给我看一下。”
“我自己都没电话。”
“那你跟那个人,他肯定有联系电话。”
“这样,你陪我到前面那个小庙去,我去找找他。”
“你那个人的电话先拿给我看。”
“我都没有电话。”
“你跟我走,你和我走啦。”
“我不跟你走,你干嘛呀。”
主持人:“虽然看不清楚画面,但是从这段对话里,我们还是能感觉到现场的气氛很紧张。井天增,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意外?”
井天增:“在广东陆丰碣石镇拍摄跟洋垃圾有关的节目,但是在暗访的时候被人发现了,然后就有人追我们,我们一路狂奔,中间还跳到了猪圈里,最后跳到河里,躲了半个多小时才逃脱。”
主持人:“井天增他们到碣石镇采访,可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险境呢?事情还要从碣石镇兴旺的洋垃圾产业说起。”
碣石镇位于广东省陆丰市,是陆丰三大镇之一,因渔业和圣诞品加工而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在碣石,还有一门经济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生意,那就是洋垃圾的倒卖。10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了碣石镇的新饶村,刚到村口,就有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人上前搭讪。
“要不要到我档口去看一下,加工好的,来看一下好了。”
“都有什么啊?”
“有那个服装啊,外套啊,还有那个皮装啊,都有。”
简单的攀谈之后,这名商贩极为热情地邀请记者回家看货,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了一座三层小楼的门前。走到二楼记者看到,在这个已经被用作仓库的房间里,堆满了一捆一捆的洋垃圾服装,而这,就是商贩口中所称的旧衣服。
“这里什么货都有,你要买毛料毛料也有,要买其它的全部有,服装啊各种方面都有。”
记者发现,每包旧衣服都有七八十件,衬衣、毛衣、外套、裤子应有尽有,但几乎没有哪两件衣服是同样的款式,而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的衣服上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污渍,还有的衣服连商标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无法辨认,衣服上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腐臭味。但商贩表示,自己的衣服都是国外的知名品牌,并且在旧衣服里属于中上等货色。
“我跟你说,我这种啊,我是开包头的(上等货),现在的货是韩国(那边过来的),这里也是韩国的多。”
看到家里来了客人,商贩的两名亲戚也走进屋子,卖力推销,当记者谈到有的衣服商标损坏不好出手时,其中一人马上表示,只要每件衣服再加1块钱,他们就可以提供各种新的商标。
“这种标呢,这种标双面的,这种最好了。”
按照这几名商贩的说法,这些旧衣服经过简单的抛光和熨烫处理之后,换上新的商标,就可以当做新衣服来卖,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而进货的价格却极为低廉。
“像你这种是多少钱一件?”
“这种按我批发价的话是7块钱。”
这里所经营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又脏又旧的低档货,这名商贩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朋友也在做这门生意,他那里的货成色更好,是旧衣服里的精品,建议记者和他一起去看一看。一路上,记者赫然发现,新饶村的每条巷子里都密密麻麻的开满了店铺,而每家店铺里经营的也全都是旧衣服。有的店正在对大捆的衣服进行拆包,画面上的这一家店正在在对旧衣服进行抛光和熨烫,还有的店里挂着已经处理完毕的衣服,当做样品展示给客户。而在这些狭窄的巷子里,还有一辆接一辆的两轮和三轮摩托在来回穿梭,源源不断地将满车的旧衣服运到自己的店里去。陆丰碣石镇俨然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洋垃圾服装集散地。
(本文来源:经济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