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百姓网讯:近日,讷河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批准,这就意味着讷河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不但拿到国家“绿卡”,而且还拿到了马铃薯出口的通行证。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州,公元1600年左右引入中国种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冀辽一带的农民因谋生移居讷河,开垦土地,并将马铃薯带到了讷河,从此讷河与马铃薯结下了不解之缘。3年自然灾害(1958年—1960年)期间,主要粮食作物减产,由于讷河马铃薯具有淀粉含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能抗饥饿等优点,人们就把它晒干、磨成粉,然后采野菜做成“菜团子”充饥,马铃薯成了讷河几十万人的救命稻草,。从70年代开始,讷河马铃薯在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已小有名气。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沈阳、长春等地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看中了讷河马铃薯,并将其作为职工福利的一项,派人员到讷河进行采购。80年代初,由于讷河马铃薯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全国各地客商也看准商机,纷纷来到讷河,大量收购讷河马铃薯进行全国贩运。讷河马铃薯成为讷河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讷河”也就成为优质马铃薯的代名词,且得到行业内的普遍认同。80年代中、后期,讷河马铃薯已从鲜食和饲料向加工业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多,产品供不应求。随着讷河马铃薯需求量的增加,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讷河马铃薯在国内外马铃薯行业内的知名度也显着提高。
1992年,讷河市委、市政府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适时举办了首届讷河马铃薯节,并将每年的7月15日定为讷河马铃薯节。讷河马铃薯节期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讷河,寻找商机、签订合同。截止目前共签订购销合同1800余份,总金额达23亿元,为讷河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6年,讷河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进一步增加了讷河马铃薯的含金量。进入2000年,讷河马铃薯的发展态势更是势不可挡。鲜食马铃薯及深加工产品先后多次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马铃薯年会等展会,品质得到了与会各方的一致好评。讷河马铃薯也成为各级媒体宣传的对象。CCTV-4“走遍中国”栏目以“马铃薯传奇”为题,对讷河马铃薯的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进行了宣传报道;中国马铃薯杂志、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杂志、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等刊登关于讷河马铃薯的经济发展纪实和栽培技术介绍。近几年来,随着讷河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薯需要量也在逐年增加。据此情况,讷河市马铃薯科研部门以黑龙江省农科院为依托,将马铃薯品种进行脱毒提纯,筛选出适应本地栽培的马铃薯品种“讷漠尔”,制定并发布实施了《A级绿色食品讷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讷河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保持了品质的稳定性,为讷河马铃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讷河出现了许多以讷河马铃薯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农家菜馆,享受讷河马铃薯特色餐饮,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原生态生活方式。近年来讷河市建立健全了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政府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建立了2个脱毒种薯扩繁中心、1个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基地和860平方米工厂化日光节能温室、50000平方米网室、5000平方米种薯窖等作为一级种薯繁育基地;同时在四个良种场落实2000公顷耕地作为二级良种繁育基地;并在14个种子专业村落实6000公顷耕地作为三级良种繁育基地,年繁育脱毒种薯20万吨,直接供应到农户。
讷河市成立了马铃薯协会,下设20个分会,有高级农艺师9名,农艺师37名,技术员210名,会员1218名,会员单位28个,负责讷河马铃薯的科研、生产、新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及宣传等工作,在讷河马铃薯的产、加、贮、运、销等各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成立了种薯质检站、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执法大队,负责种薯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投入品管理(种子、农药、化肥)等工作,确保了讷河马铃薯货真价实、质量安全可靠。
在马铃薯加工方面,讷河市现有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1447家,其中大型水晶粉丝生产企业2家,年产挂面式水晶粉丝6,000吨、精制粉皮3000吨;精制淀粉加工企业29家,粗淀粉加工企业137家,年加工鲜薯80万吨,生产精制淀粉12万吨,变性淀粉1万吨;民营粉坊1279家,年产粉条2.5万吨。形成了以雪花、港进、碧雪、家良、鲁民粉条等集团为龙头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群体,产值达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0%。“港进”牌粉丝、“雪花”牌淀粉等5个品牌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港进粉丝还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并批量出口美、俄、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日前,讷河市正按照“优化布局、规模种植、集约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总体思路,做好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中介促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五动工作”,充分发挥讷河马铃薯的质量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