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下乡 解决农村贷款难
不可否认,制约欠发达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服务的落后。江苏盐城地区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当地进行了多种尝试。近日,本报选取该地区作为农村金融调查的着力点,并就盐城如何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等问题独家专访了银监会盐城监管分局副局长李士海。
1月贷款接近去年全年
《国际金融报》:当前,金融危机正在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盐城地区受到的影响大吗?有哪些抵御措施?
李士海:这次金融风暴对盐城地区有影响,但还未到很严重的程度。传统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和化工业)受到影响。盐城是农业大市,棉花多,纺织厂多。我们这次淘汰的大都是落后的产业,即使没有金融风暴,这些产业也要被调整,也要进行升级。
目前,我们银监部门对一些困难企业采取了以保为主的方式,各家银行不会随便撤出资金。不过,不少企业遇到困难,并不是因为资金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市场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加大了信贷力度。今年1月份,盐城地区的贷款总量是105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120亿元的总量。
《国际金融报》:具体来说,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哪些措施呢?
李士海:盐城是发展中城市,大型企业很少,主要是中小企业。2005年银监会出台金融企业指导意见后,我们请工行江苏分行、中行总行等单位前来开讲座,指导我们形成一套系统和流程,工作逐步得到推进。比如,大丰农合行就试点了小企业联保贷款试点。小企业主要是抵押担保不足,3-5家小企业组成联保贷款小组。
鼓励商业银行下乡
《国际金融报》:在农村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盐城地区的情况怎么样?
李士海:农村经济在盐城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8家农村综合金融机构和2家农村合作银行的盐城,2008年共吸收存款1200亿元,其中农村存款就占300亿元。
但是,就贷款而言,为“三农”服务的还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多退出了农村(农行还设有分理处),目前农村地区的250亿元贷款主要来自农村信用社。
2007年开始,各商业银行意识到乡镇机构不能撤销,并且有了增加网点的趋势。其中,农行为了适应股改,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建行也开始设网点。不过,下乡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大型商业银行到农村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人。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性考核不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希望今年上半年出台指导性文件,让商业银行到农村去服务“三农”。
《国际金融报》:据了解,目前盐城地区不少农村金融机构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李士海: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不少历史问题。盐城银监分局成立之初,8家金融机构中4家是有高风险的,现在全部摘掉高风险的帽子。我们抓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来消除不良贷款。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央行票据的兑付。从2007年以来,8家金融机构全部拿到了央行票据共8.65亿。并且,要求各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只有做大分母,才能把比例降下来。目前,有两家已经达到5%以下(已经进入良好银行标准,达到监管要求),两家达到8%以下。
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把银行办好。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我们和银行一起出面与吴江和东吴农商行方面谈,并与地方政府协商处理。今年准备再组建两家农商行,阜宁初步决定2010年组建农商行。
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我们争取搞村镇银行试点,东吴农商行在射阳组建了第一家,外省有好几家。对于试点村镇银行,各地的兴致都很高。
多种方式“招商引行”
《国际金融报》:苏南地区金融比较发达,有没有与他们合作的计划?
李士海:目前,盐城在大力推进南北合作(苏南苏北合作)。允许苏南金融机构前来参股。2007年,我们带领8家银行走访苏州、无锡商业银行寻求战略合作,成功引进两家银行参股(吴江农商行参股射阳农商行、东吴农商行参股盐城市区信用联社)。并且,与无锡、昆山等地农商行的合作还在商谈中。
我们与苏南不仅仅是资金的合作,更多的还是战略合作。苏南的吴江和东吴农商行对我们的支持很多,除了派一名董事、一名副行长直接任职外,还提供更多方便引导企业参股合作。
射阳农联社实行股份制改造,成为全国第18家、江苏省长江以北第一家农商行。我们提出直接组建农商行,并与江苏省联社等单位进行沟通,进而促成农商行的组建。2007年7月开始股份制改造,我们认为,只有把银行办好,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去年下半年,盐城市确立“招商引行”的发展思路。为此,我们专门制定计划,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尤其是韩资银行(盐城韩企很多,差不多有3000名韩资企业高管在这里生活,其二期投资达100多亿美元)。我们邀请了14家外资行来参观,并且今年3月打算到韩国去洽谈。政府会对前来落户的外资行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