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至宝天下冠

发布:2011-10-30 20:00:38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歙砚始于唐,产于安徽省歙县(古歙州),因地得名。据宋洪景伯《歙砚谱》记载,唐开元年间,歙砚就名闻天下。南唐后主李煜更将歙砚誉为“天下冠”,歙砚身价从此扶摇直上。

    宋代从景礻右年间起,相继进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砚石开采,名坑次第发现,歙石名品不断涌现,影响越来越大。当时著名的文人学士、书画名家如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均视歙砚为至宝,赋诗讴歌,推崇备至。

    南宋以后,歙砚大肆开采,致使石尽山颓。从宋末到清初,约500多年歙石只能小规模、时断时续地维持残局。清弘历皇帝喜爱文房珍品,下令大臣、官吏在徽州 “购求精砚”,因不能满足,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下令进行开采(这是清代惟一的一次有记载的开采)。之后一直到1963年,歙石停采了近200年。因此,歙砚传世者远比端砚要少。

    歙砚的名贵,除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纹理。古人评价歙石“滑不拒墨,涩不留笔”、“呵气生云,储水不涸”、“扣之似金声,抚之如柔肤”。实验证明,歙砚砚石是前震旦纪的一套复理石建造中轻变质的板岩,千枚状板岩,苍黑色,以水浸之显青色,光泽暗淡,当砚石中云母,绿泥石稀可辨时,显珍珠样光泽,平均比重为2.9,大于世界各地所产的板岩比重,显微硬度100-400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4。歙石主要由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石构成,还有少量斜长石和极少量电气石-锆石等,有时还有氢氧化铁渲染于矿物颗粒间,80%以上的矿物颗粒粒径在0.01mm左右,云母粒径更小。由于构成砚石的颗粒细小,砚石结构缜密,才有了“扣之似金声,抚之如柔肤”的特点。

    歙砚砚石的最大优点是易于发墨。对歙砚砚锋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表明,优良的歙砚砚锋都是曲线状的,常见的有鱼鳞状砚锋、花瓣状砚锋和折线状砚锋,此外还有点状锋。由于歙砚的砚锋呈叠瓦状排列,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原砚锋虽然被不断磨损,但新的砚锋又会不断地产生。即使百多年的旧歙砚,其砚锋也如同新砚一样,具有优良的发墨效果。

    除石质外,歙砚更值得一提的可贵之处,就是砚面上的诸多纹理。歙石的纹理品类,一般根据形似而立名,大致分为罗纹、金星、豆斑、刷丝等多种。罗纹类中又分:粗罗纹、细罗纹、暗细罗纹、角浪等;金星类有云雾金星、雨点金星、鱼子金星、芝麻金星、大金星、小金星、金晕、金花等数十种;眉子类有长眉子、短眉子、阔眉子、簇眉子、鳝肚眉子、金星眉子、雁湖眉子等数十种。歙砚的纹色以苍黑色居多(又称苍青色),此外还有透绿、青碧、青绿、紫红等色。

    鉴定砚之优劣,标准不外乎纹理、石质、雕琢。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届宝石学会年会上,很多专家认为歙砚中眉纹、金星等上品与宝石一样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和经济价值。这些上品亦是稀有之石,同样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笔者在歙砚行业近10年,所见上等纹理的砚石数量很少。水浪金星、眉纹金星等上上佳品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现存于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由方见尘雕刻的《嫦娥奔月》砚,其砚面上的金晕可说是千年难得一见。

    砚之优点其次是上好的石质。因歙石坚润,结构缜密,不吸水,不涸墨,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欣赏。

    歙派雕琢手法,清以前多为浮雕或浅浮雕,以线条造型,强调对称,粗犷而朴素,富于装饰感。明代以后,受其他徽派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以精细见长,典型浑朴的风格。另外,按照石品纹理的突出特点,利用星纹,巧作安排,可谓独具匠心。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