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铜墨盒
追溯我国铜墨盒的发展历史,似乎并不太长,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云:“大约始于清嘉、道之际。”但又云:“墨盒条:至于木工墨斗,传说为鲁班所造。”鲁班,乃春秋时鲁国人,人称我国建筑工匠的祖师。
如果说木工墨斗是由鲁班发明的,那么这不就是今天墨盒发展的雏形吗?但铜墨盒又出自于何时?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南京明代吴祯墓葬发掘简报中指出(载于1986年第4期《文物》)在该墓室石壁龛出土一件铜墨盒,外加木盒,长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并且盒中还残存吸过墨汁的干丝棉,可见铜墨盒至迟在明代就已出现,又根据《孟子》曰:“木匠不为拙工而改废墨。”屈原《离骚》也有“修绳而不陂”的记载,正式提出墨斗的,是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云:“如绳木所墨斗也。”从这里可以说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屈原所处的年代,那时虽未出现墨盒,但墨盒的雏形——墨斗即已出现,说明墨盒的起源还是比较悠久的,恐怕只是到真正流行就比较晚了。清震钧《咫尺偶闻》云:“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也绝不识,士大夫案头,墨盒之外,砚台寥寥。”可见这时铜墨盒已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时髦之物。同时为追求古玩的韵味,对铜墨盒的制作开始讲究,并着意在铜墨盒盖及四周,以书画设计和铜刻技巧,把刻铜作为一门艺术,一时刻铜墨盒的工艺盛行,水平也甚高,如“竹石图”“二乔赏花”“王羲之观鹅”“鸣春图”“前赤壁赋”“桃花源记”“兰亭序”等,应有尽有,各领风骚,真可谓百花齐放,不胜枚举。到清末民国初年,一些官僚士绅、文人学士之间,兴起一股赠送铜墨盒以增强友好之风气,不可一世。如清代四朝元老,以理财著称的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阎敬铭赠送亲友的墨盒上镌刻有阎氏书法,内嵌端石砚板,精致美观,温润如玉,堪称上乘之作。
至于刻铜艺术,清末民初已发展到顶峰,如刻铜高手陈寅生和张樾臣,他们二人所刻的山水人物和花鸟虫鱼,无不生动秀丽,独具匠心,一刀一划,干净利落,捉刀功夫如同使笔,行文洒脱、流畅,十分精致,其鬼斧神工,真是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