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字:为什么从糸旁

发布:2011-10-30 19:58:35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在纸诞生以前,丝绸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立下过功勋。

  追溯中国文字,甲骨文是刻在鳖甲壳及牛胛骨上的,以甲和骨作为文字的载体;钟鼎文——金文,是铭铸在金属器件的文字,其载体是金属。 

  除此之外,还有将文字刻划在陶器、瓦当上的,称瓦当文字;还有刻在岩石上的,称刻石。这些文字阅读起来极不方便,因而稍后出现了书简。

  在秦代,皇家的文件也都是写在竹简上的。到了西汉,发展为写在缣素(白色丝织物)上,称为帛书。那时,重要的文件就都用帛书了。其实,帛书不是始于西汉,在这之前,就已有在丝织物上写字的了。在《鲁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张问关于士大夫的品行,孔子回答他“要言忠信,行笃敬”,子张要马上记录下来,来不及去拿简,就写在绅上(绅是丝制宽腰带)。

  目前已出土最早的帛书是战国楚帛书,可惜实物已为美国所收藏,我们不能知其面貌,据说很奇特,上面有书有画。大概是因为丝织品代价太高,或者古代传流下来的大量书简未曾全部换代。所以在西汉,简书与帛书并存。但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出土文物,马王堆一号汉墓(轪侯利苍的夫人)出土的大量竹简,都是目前已失传的古代典籍,如孙膑兵法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史料。同时又在三号墓(利苍的儿子)发现了大量帛书,有20多种古籍,约12万字,其中有《老子》、《易经》、《战国策》等,与现代本不尽相同,都写在缣素上。综上所述,帛书始见于战国,到西汉逐步被广泛采用,但囿于缣素价昂,所以与竹简并存。

  话说到这儿,“纸”已经呼之欲出了,竹简笨重,缣素价昂,那么用什么东西来替代它们呢?那就是纸。什么叫纸?据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对纸下的定义是“纸,丝滓也”。也就是说,原始的纸是茧衣、缫丝过程中的下脚废丝以及漂絮时留存在箧底的丝屑纤维形成的一种薄绵片。这种絮片当然亦能写字,比起缣素来要便宜得多了,但强度不及缣素。后来,就专门用此种丝滓来制作絮片。因为它是由丝组成的,取名曰“纸”,从糸旁。用现代技术名称来说,其实它是属于一种“非织造布”(凡用可纺纤维粘合压制成的絮片,现代称“非织造布”,以区别于纸)。非织造布是一个非常广宽的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它将应用于各个方面。另外,还有一种也是由丝构成的纸,是利用蚕儿在平面上吐丝,使不能成茧,所得平面丝片,加以压制,称茧纸。日本至今还在生产这种茧纸。

  用丝来做纸,成本还是太高,后来就出现了用其他纤维(如麻)来造纸。发现最早的这类纸是在西汉。到东汉蔡伦将造纸技术改进,正式生产纸,至此丝与纸才分道扬镳。后来造纸又改用非纺织纤维(如木质纤维)。为了区别两种不同的纸,另外又造了一个字,称“”或帋,但是这个字推广不开,大家还是喜欢用“纸”字。因而“纸”字就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