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野猪是我一年前从老婆尖(山名)捕获的,当时它才20来斤重。”10日上午,南市街道上朱村村民朱腊桂用手电筒照着棚子内的一只大野猪说。朱腊桂家的这个野猪棚与普通的猪圈截然不同:四周是两米多高的砖墙,没开窗户,一扇用直径12厘米罗纹钢焊成的门,也用木板封得严严实实。因此,要看野猪,只有站到凳子上,从棚顶用手电筒照着俯看。
朱腊桂今年60岁,年轻时就会捕野猪。近年该村附近野猪经常出没,糟蹋番薯、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多年没上山的朱腊桂,前年下半年突然萌生了一个主意,上山捕几回野猪,一来杀杀这野畜的威风,保护庄稼;二来逮只公野猪,试着饲养特种猪。
于是,他就制作了几个野猪夹。为了不夹断野猪的脚,朱腊桂不把夹子系在固定的桩子上,因为“野猪性情暴躁,中夹后死命挣扎,往往挣断了脚又逃跑了”;他采用的是“活动夹子”,在绳子的一头系上一根二三十厘米长的木棍,野猪中夹后可以拖着木棍逃,逃了一定的路程,木棍会被山上的树或别的什么卡住,此时野猪也逃累了,只能束手待擒了。
朱腊桂费了不少心思,终于逮了6只小野猪(每只20多斤),原先,由于不了解野猪的生活习性,病死了两只;后来,积累了饲养经验,其中4只公野猪被养活了,受伤的脚也请兽医给治好了。朱腊桂养野猪的消息不胫而走,去年,已经100来斤重的3只野猪被来自宁波、金华等地的特种猪养殖场买走,每只3000多元。剩下的一只公野猪个头较大,朱腊桂盘算着自个儿搞家庭特种猪养殖,今年上半年,一头金华两头乌母猪与这野猪交配成功,产下17只猪崽,现在这第一代特种猪大的也有100来斤。
饲养特种猪的经济效益好,野性足的第一二代特种猪的肉价是普通猪的3倍。为了让特种猪更有“野”性,关键是保持公野猪的“野”性。为此,朱腊桂动了不少脑筋:首先,他把原先养在铁笼里的野猪,改养到活动范围较大的专用棚子里,使野性得以施展;在饲料方面,常用“活食”刺激野性,他在猪棚旁挖了一口水塘,利用猪粪养鲇鱼,然后时不时地捕几条鲇鱼投进猪棚,让野猪搏食,有时,朱腊桂也会挖泥鳅、蚯蚓等给野猪逗着吃。
为了让特种猪更有“野”性,不仅要确保公猪是纯野猪,还要提高母猪的“野”性,据了解,朱大伯已经选好了两只80来斤的第一代特种猪作母猪,替代原先的“两头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