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在田里养,现在开了6亩塘,看看用这种模式养,效益行不行。”养牛蛙养了10个年头的榄核镇甘岗村蛙农梁汝仔,今年转换养殖思路,在水面上建造了38个网箱,以塘养的方式尝试新路子。
原产于北美洲的牛蛙,因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养殖。梁汝仔说,牛蛙这种食用蛙,具有生产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等优势,深受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的市民喜爱。记者采访时,正值梁汝仔刚把场子里六七两重的大蛙卖光,目前价格约为9.4元每斤,“赶上了好价钱,这一批的收益比往年好。”
一年赚了22万元
近60岁的梁汝仔是甘岗村人,过去种盆桔、盆花,有一回在张松村看见一个顺德人包了10多亩地养殖牛蛙,觉得十分新奇,“那时养牛蛙是个新鲜事物,效益很好,每斤可卖11、12元,我也想试一试。”5年前,整个榄核镇有10多个牛蛙养殖场,不少蛙农走上致富之路,盖起二层楼房。但近年牛蛙市场日益不景气,不少蛙农顶不住亏本的煎熬,纷纷撤场改行,目前全镇蛙场已所剩无几,梁汝仔的场子已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一个。
如今,梁汝仔将28亩的场子一分为二,分别采用田养和塘养两种模式进行养殖,池塘里除了牛蛙还养了黄骨鱼和四大家鱼。据他介绍,牛蛙养殖周期一般为一年,最小的养至3两多重就可上市。记者给他算了一笔账,10多亩的田养面积,今年亩产5000斤,按照目前每斤9.4元,扣除每斤5元的成本,去年开始养的这一批蛙,梁汝仔至少赚了22万元。
据了解,与养殖四大家鱼相比,养殖牛蛙投入低、方法简单,收益也较高。为了进一步拓宽养殖牛蛙的前景,今年以来,梁汝仔开了6亩塘,安放了38个网箱,每个网箱长22米、宽4.5米,蛙池用尼龙网围着,每个池投放14000至16000只牛蛙。记者走进去一看,网箱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牛蛙,梁汝仔及其儿子正穿行其间,精心管理。
掌握技术是关键
“牛蛙养殖占地少,回收较快,是增收的一条途径。”梁汝仔看好养殖牛蛙的市场前景,但同时认为,要靠养牛蛙致富,关键还得掌握技术。
以往牛蛙的人工养殖主要采用池塘散养、粗放投饵的传统模式。因蝌蚪变态成幼蛙后,个体分化速度较快,加之牛蛙有大小相互残食的习性,所以此方式在蛙的大小分级和饵料投喂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梁汝仔从网上获悉,福建地区的农民采用鱼塘网箱养牛蛙获得成功,于是他和儿子到外地取经,摸索出一套网箱养牛蛙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水体密度大,能直接促进高产。”
在具体养殖方法上,梁汝仔父子表示,喂食和防病是两大关口。天气太冷,15摄氏度以下,牛蛙不吃料;天太热,食量会减少,因此他们根据天气变化来喂食,“现在搞了池养,喂水料,有助于牛蛙消化。”由于市面上缺少专一的蛙药,因此在防病害上,梁汝仔一方面通过定期消毒、保持池水清洁。另一方面,随着牛蛙的生长,根据池的大小、水温高低和牛蛙规格进行及时分养,适当控制放养密度,以提高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