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的起源和发展

发布:2009-12-22 16:02:45  来源:宾县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清末的浅绛彩瓷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王少维浅绛作品
王少维浅绛作品


  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没有。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许达生山水作品
许达生山水作品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原御窑厂的画师们大都选择了画浅绛瓷而谋生,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王凤池、周子善、汪藩、俞子明、吴少萍、程次笠等。《调查》中发现同治朝画浅绛瓷的作者不多,除御窑厂那批画师的作品外,其他人的作品较少见到。但所见画师们的作品,几乎件件都极显功力,画技不凡,且都署有名款、年款,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以后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然成风,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则说明是藏家专门订制的珍玩。


黄铭光浅绛山水
黄铭光浅绛山水


  进入光绪朝,浅绛彩瓷大放异彩,作者、作品非常之多,粗细兼备,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的浅绛彩瓷都是在光绪时所产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有:程门,王少维,王凤池,金品卿,汪藩,周子善,俞子明,任焕章,汪章,潘福泰,黄士陵,邵美之,万子铭,蒋玉卿,周友松,梁楚材,胡友农,李蕴辉,余焕文,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吟香居士,范金镛,李友梅,朱少泉,江楼梧,周筱松,许品衡,李端山,方家珍,汪照藜,方少溪,张云,李梦丹,许子成,徐善琴,高心田,万辅廷,吴待秋,胡荣发,张舍云,汪友棠,黄铭光,李松如,雷光亨,雷桂泉,胡干,许达生,茂盛,清标,舒以氏,喻春,锡泉氏,少卿等。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尤其是民国之后,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很多人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但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汪友棠浅绛山水
汪友棠浅绛山水


  浅绛彩艺人不同于前代瓷器工匠,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均具有多方面的修养,擅长多种画科,多数且能诗善书。
数十年间留下作品的画人为数甚众,现仅选具有代表性的略作介绍。

  程门--(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供职景德镇御窑厂,最早从事浅绛彩著名画家,是浅绛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黟县四志•人物志》中记:“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鸟、鱼、虫、兽兼擅其长。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纸零嫌什袭藏之。从以上史料记载,我们大略可以知道程门的浅绛画艺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以及“赏鉴家”视浅绛彩为时尚玩意而竞相罗致的情况。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刘新园先生十年前的调查结果,程门有绘于咸丰五年(1855年)的作品。这是刘先生所见纪年最早的一件浅绛彩瓷。程门的存世作品颇多,现国内大型博物馆及文物店多有收藏。这些作品的彩绘中又以所作山水成就最高。他的山水取法元人及清初四王,在瓷板上大胆地运用偏锋连勾带皴,表现出近于文人画的写意效果,为瓷画别开生面。程门还喜爱用红或青色作点景人物,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除山水外,程门还兼擅人物、花鸟及高温釉下彩(青花)。程门之子程言与程盈(曾盈)。也是画瓷名家。其门生则有程士芬及汪友棠等。

  下图彩绘浅绛《山水图》瓷板画。该作品以墨彩和赭石画山岗雄峙耸立。山体以迅疾短促的斧劈皴、刮铁皴为之,苔青草茂,河中小舟,他的作品色彩浅淡,浓墨醒出,苍芒遒古,为得唐伯虎山水之气势。笔老色清、意味隽永。


程门浅绛作品
程门浅绛作品


  金品卿 名诰,或称品卿居士、又号寒峰山人,新安樵者,安徽黟县人,生卒年不详,浅绛彩名家,擅长绘浅绛山水及花鸟人物,亦工行书,宗法二王。山水仿明沈周、文征明,花鸟则学蒋庭锡、邹一桂工细的路子。其传世作品有彩绘《花鸟图》碗、《九如图》象耳尊、《秋葵麻雀图》瓷盘、《秋声图》、《松鹤图》、《茂林修竹图》、《墨彩山水图》、《秋菊争鸣图》瓷板及青花《桃柳鹦鹉图》贯耳尊等。其绘画活动主要集中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供职于晚清御瓷厂,与王少维号称“御厂两枝笔”,并且与程门合称“三大浅绛名家”。


金品卿浅绛花鸟
金品卿浅绛花鸟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号画饼书生,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其传世作品有彩绘《九如图》瓷板、《拜石图》帽筒、《幽居图》方壶、《山水人物》方瓶、《香山九老图》双耳瓶等。

  俞子明--字静山,室名为:友竹山房、友竹轩、风柳室。安徽新安人。其艺术创作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画路宽,人物、山水、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又工行书及篆书,以浅绛彩人物瓷画见长。其作品,工细端丽。画面往往不绘背景。

  汪藩--字介眉,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画路宽,人物、山水、花鸟瓷画流传作品较多,较擅人物,他处理人物的手法与别家不同,人物衣纹袍发一丝不苟。

  高心田--擅画山水,他是浅绛彩转向新粉彩承前启后的画人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影响极大。高心田画山石的效法,青绿的运用及树权出枝、红叶的点缀都可以在汪野亭的山水画中找到踪迹。汪野亭的粉彩青绿山水向来被视为民国以及现代的创新瓷画品种,现在看来,实汲取营养于浅绛彩山水。除上述几位外,尚有工人物画的汪章、汪友棠,工山水花鸟的任焕章、许达生等

  浅绛彩瓷由于要表现水墨画的效果,在色料的调配和绘画技法上就有它的特点,在彩料中都先要加进铅粉,然后以之立接在瓷胎上绘画,描出的墨线和敷就的色彩都浅薄而带涩。因此时间一长色层就会蚀落,尤其是人物面目更是漫漶不清;由于晚清瓷业生产水平下降,白瓷胎的釉面经常有“浪荡”现象,往往也就影响了绘画效果;又因为不用盖上一层雪白,画面不光滑,也就容易藏纳污垢,此时它就变得不讨人喜欢了。这个不妨说是致命的缺点,决定了浅绛彩瓷不能像五彩、粉彩瓷那样长久延续下去的命运,但历史还是给了它一个公允的赞誉。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