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储政策的内容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关于做好2009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今年将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大豆(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1.87元/斤。收储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通知称,对指定的大豆压榨企业和中储粮总公司一次性费用补贴0.08元/斤,补贴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当市场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临时收储价格一定幅度后,中央财政适时停止补贴。
去年收储政策定价是3700元/吨,收储数量实际是525万吨,前期释放了195万吨,对比今年的大豆收储政策,应该说今年的价格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不确定收储数量,这一做法有利于国产大豆市场化定价与保护农民利益。
对市场趋势的影响
笔者认为,该政策对市场趋势的影响最核心的无非是国内外比价关系的影响,这里主要比较国产大豆收储价格上下限跟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从静态的角度看,收储价格的上下限对于油厂而言,有意义的区间是3680元/吨(3740收储价格-160补贴+100到大连的运费)至3900元/吨(3740收储价格+160补贴)。由于收储时间是12月至明年4月,对应的是近月大豆的进口完税成本。截至目前,对应5月期货的巴西大豆到中国港口的完税成本为3840元/吨。对照新收储价格的区间,我们以目前的运费、汇率与基差,通过反向计算得出静态的CBOT大豆3月合约的价格区间应该是在1000美分至1100美分。以此判断,这样的一个收储政策,应该给本来就严重依赖美豆的国内大豆市场起到了助燃的效果。
从动态的角度看,内外比价关系将决定未来全球大豆乃至油籽油料的价格波动区间,特别是去年的行情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国储收储政策托起了全球大豆的价格。
对于今年的政策,个人认为更多的是一个近期利多,远期利空的政策。今年国产大豆的产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与私人机构的预测较为接近,都是预计为1450万吨。对比历史,今年是近几年中的第三低产量,之前是2007年与2003年两年较为严重的减产,考虑到国内食品豆用量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国产油豆的供应量大致在300万-400万吨的水平。这样,内外盘的比价关系将会决定未来国内是否会像去年那样有庞大的进口还是转向国内大豆进行压榨。
前面我们静态的分析已经指出,美豆近期更多的波动区间是10美金至11美金,这样就使得东北产区的大豆压榨企业更多会考虑国产大豆替代进口大豆压榨,甚至取消远期进口大豆的订货,这对于目前美国农业部预估的美豆3600万吨的出口来说,是个潜在的危险。而且目前美豆的出口净销售也只有2600万吨,中间1000万吨的缺口似乎有点大。但是反过来说,目前这样的收储政策似乎也是对CBOT的一个支撑,10美金的美豆在南美大豆上市之前似乎难以被轻易突破。但是随着南美大豆的上市,国储价格的支撑作用将有限,当然这里还需要对收储的数量做好动态的跟踪。
收储政策近期看是略微利多的,但是对未来行情可能是个隐患,油厂对国产新作大豆的压榨数量需要紧密追踪。
对期货市场结构的影响
前期由于资金的炒作,整个豆类油脂市场的结构基本都是呈现一个远期升水的格局,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这样的一个市场结构更多是资金推动的结果。从上面对市场趋势的分析来看,随着市场回归基本面,豆类油脂市场大多数品种可能会转化为远期贴水的结构,但是这个转变需要时间,也需要事件来推动。
首先就大连大豆期货而言,目前1009大豆突破3900一线,不排除远期升水可能会继续保持甚至拉大的可能。但是在南美丰收与国储收储进度的推动下,远月受到的压力应该是最大的。其次受到影响的应该是豆粕,豆粕5月合约与9月合约的价差已经从前天的30一线拉大到当前的80一线,笔者认为价差拉大还有一定的空间。最后就豆油而言,豆油应该会跟豆粕一样出现一个远期贴水的结构,但是没有豆粕把握性大。
收储政策可能会使得近期豆类油脂市场远期升水的市场结构慢慢恢复到远期贴水,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氛围看估计还有一定的时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