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前景广阔,而最为用户看好的是价格适宜、可靠性 高的半喂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这是记者参加最近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水稻跨区机收 现场会,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获得的可靠信息。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会上说,据对刚刚结束的麦收初步统计,今年全国共 有1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跨区机收工作。机收小麦面积达2.3亿亩,占 收获面积的74%,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 全国水稻机收水平仅为15.4%,预计今年全国参加水稻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 机不会超过4万台。
来自江苏、湖北、江西、湖南的14个机收服务队、85台联合收割机,参 加了这次跨区机收水稻现场会。全国近30家企业生产的水稻收割机参加了演 示、展示。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今年也将第一次启动水稻收割机 质量跟踪调查。农业部准备在稳定小麦收割机械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水稻收割 机械化。
业内人士认为,机械化收割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每亩约可以减少劳 动力成本30~40元。目前我国水稻收割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而水稻又是我国 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因此这一市场潜力十分巨 大。
水稻比小麦对收割机的要求更为苛刻。据记者调查,我国水稻种植结构、耕 作制度复杂,加上土地园田化水平低,机耕道建设不配套,使水稻收获机械难以 很好地适应农艺的要求。我国水稻主产区在南方,南方多丘陵、高原,地区和季 节性差异大,这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偏小使得机械化效率低,水稻价格近几年走低使农民调减水稻 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影响水稻联合收割机推广普及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质量 稳定、价格适宜的机具。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科研开发滞后,适用机具少,质量 不能让农民满意: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对地表的破坏严重;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技术状态不稳定;双季稻地区的农民为了种晚稻,多有存留稻秆的要求,而国产 的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却无法做到。吉林省十多年来先后试用7种国产割晒 机在示范点上作业,通病是适应性差、易出故障、不坚固,难以大面积推广。
从目前情况看,进口品牌的半喂式联合收割机可适应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 收割要求,应用效果最好。在本次现场会上,日本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株式会 社久保田,在苏州投资生产的久保田牌半喂式联合收割机大出风头。它效率高, 每小时能收割3~6亩,倒在烂泥田里的稻谷也能收割得干干净净,引起了业内 人士的浓厚兴趣。据调查,日本、韩国近年来在江浙一带投资生产的半喂式联合 收割机,脱净率、损失率、防陷性能等主要技术指标优异。但“洋机械”好用价 也高,这些机型价位多在15万元~30万元左右。据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前不 久在湖南、四川等八个南方水稻生产省的调查,农户投资15万元~20万元购 买水稻联合收割机用于经营,资金回收期为6~8年;超过20万元,投资回收 期长达8~15年。若加上昂贵的零配件和维修费用,投资回报期将更长。
可靠性好的收割机价位高,购机者亏本经营;可靠性低的收割机价位低,但 故障多,购机者无利可图。业内人士认为,谁能较好地解决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 的这一矛盾,必将成为市场上的赢家。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曹建军处长等经过长 时间的调查研究后认为,目前符合中国国情、能为农民所接受的水稻收割机应具 备以下特征:使用性能好;接地压力低于0.16公斤/平方厘米;适应性强, 售后服务好;可兼收小麦;全喂式价格1.5万元~5万元,半喂式在12万元 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