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徐兴堂)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随着山势蜿蜒进入岱崮群山的深处,路两边山沟里是截流而成的大大小小的水库,山坡上是成片的果园和掩映在绿荫丛中一个个整洁的山村农舍。
曾经是“穷山恶水”的岱崮,如今已被冠以“中国最美小镇”称号。
岱崮镇位于沂蒙山深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生过多次著名的战斗。因交通不便,水利设施缺乏,当地经济难以发展,村民只能靠天吃饭。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叫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试点的项目投资了2400多万元为这里修路、建水库、绿化荒山、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等。这种政策性措施使这里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与“一事一议”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从国家财政到省级财政,都有针对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环境保护、森林绿化等各领域的支持项目,加快了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先发端于农村,在全国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短时间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乡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近些年,中国在政策制定上开始逐步加大向农村的倾斜,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逐步实现全覆盖;加大财政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等。过去几年里,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已经连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以山东省为例,自2009年以来,全省共投入财政资金154亿元,带动各类配套资金195亿元,共建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4万个,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等,惠及村民9368.5万人次。
从今年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来看,国家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土地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保护农民理应从土地中得到的利益;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这些政策无疑将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好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下一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的首位,要求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要完成这一任务,更多的政策配套和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本周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农村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些通俗但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述,传递出国家层面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
中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也将造福农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这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村居民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十分重要。
农村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一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一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一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几个重要会议关于农村工作的论述传递出的信号表明,中央已经把农村发展设计成一个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农村发展不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差距,造福农村居民,而且其所释放的土地、人力和市场等方面的潜力,还将为国家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