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新时期农业农村科技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民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已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支撑。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当前,我国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科技进步提高的依赖性显著增强。可以说,农业科技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也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更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首先,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创新促使农业劳动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变化,对劳动者的文化素养、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劳动者素质提升。其次,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手段。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能促使劳动生产手段不断改进,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此外,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综合管理水平。现代农业生产涉及研发设计、原材料供应、加工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必然要求农业生产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生产管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的提升和管理方法的优化。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不高,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薄弱、农村科技创新金融体系不健全、科技投入渠道单一,以及总量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够、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等等,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与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水平。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和机制创新。重点要支持民营农林业科研机构发展,完善农林业科研立项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建立协同创新联动机制,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发挥集成优势。
第二,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要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三农”综合网络信息平台,结合“三网融合”建设,整合三农服务热线、科信通系统、农村远程教育等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电子社区试点工作,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公益模式,推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宣传,积极推进新农村网络及视频建设,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的服务。
第三,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培育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引才工程和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要向农业农村倾斜。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现代农业人才激励政策,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实效,鼓励科技人员在生产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和创新创业。此外,还要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以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科教中心等为依托,统筹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农业科技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终身教育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完善农村科技创新金融体系。要统筹推进包括信贷、期货、保险在内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和农村信贷产品、服务方式创新;统筹推进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特别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强化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金融机构与产品多元化满足农村地区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第五,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要鼓励粮食流通、邮政物流、供销社、大型商贸企业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继续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逐步建立一批规范的物流园区、交易市场、配送中心和农村超市,壮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城乡并举、功能完备、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