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荷景、湘辣之源、果蔬大观、潇湘智谷……听到这些美丽的名字,记者就已被深深地吸引,恨不得马上去看看这个地方——坐落在潇湘之源湖南省永州国家冷水滩区的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它是国家科技部2010年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农业部2011年批准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区之一,是湖南省唯一承担两类示范项目的国家级园区,规划面积达148万亩。
拿到这两块沉甸甸的国家级牌子后,园区是如何定位?如何创新?如何发挥示范效应?近日,记者慕名到此,感受这片土地焕发的生机与活力,探访其中的发展路径。
创新立园,打造永州世界农业工园
从长沙驱车到永州,沿邵永高速进入永州境内,一块块写有“永州农业看世界,世界农业看永州”、“打造世界农业工园”的巨型宣传标语不时跳入眼帘。其中让人好奇的是,“农业工园”是什么概念?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差距,所以要学习国内典型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立足实际,打造一个有特色、有看头,同时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冷水滩区区长何冲龙这样诠释园区的定位和内涵,“打造世界农业工园”,则体现了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将园区打造成一个农业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中心,以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实现高效、优质、低耗生产。
“科技能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园区始终坚持用科技创新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何冲龙介绍,紧扣“农业科技”的主题,园区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湖南农大、湖南省农科院等为依托,成立了由袁隆平、屈冬玉、唐华俊、蒋和平等着名专家组成的“园区专家委员会”,指导组织园区规划与建设、项目咨询与评估论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鼓励企业设立技术中心,进行科研研发和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投入,累计投入2.37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其中财政投入2852万元,企业投入2.08亿元。通过几年的努力,园区的研发能力逐步增强,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园区75家企业中建立科研所、技术中心、技术开发部等科研开发机构的有61家。
生态养园,融合现代元素和绿色元素
“企业入驻园区,首先要看企业有没有‘绿色元素’。”园区冷水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相宾介绍,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一律禁止入园,对入驻园区企业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每年例行对企业进行环保检查,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停产或搬出园区,不给予享受园区企业的优惠政策,建园以来,园区共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2家、搬迁6家,确保园区成为“绿色园区”。
园区属中部红壤丘岗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以防水土流失。因此“土壤先养后用”已成共识,园区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得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产出率等大幅度提高,改善耕作条件,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养殖—沼气—种植”等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园区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生态效益。
品质优良的油茶、柑橘等使曾经的荒坡丘岗披上绿装,红桃绿柳把农家的前庭后院也装扮得亮丽如新。“生活在这里,像是住在环境优美的生态公园,空气清新,心情也棒!”园区伊塘镇姚家村的蒋小华和村民们对这里发生的变化交口称赞。
共富强园,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以前妻子在家种田保口粮,家里收入主要靠我在外地打工,一年下来只能挣个2万多元。现在除了拿到土地流转费外,我和妻子一道打理蔬菜瓜果,包吃包住后,两口子每年净挣5万元。”由地道农民变身为园区昱恒农业开发公司工人的蒋小华告诉记者。
园区通过示范、辐射、企业带动,发展优质西瓜、优质稻、优质油茶、优质柑橘、无公害蔬菜、特色畜禽水产养殖等相关产业,种、养、加、销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67.56亿元,年上缴税金6.37亿元。西瓜、油茶、蔬菜、柑橘等主导产业产品通过外销或加工,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出口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及港澳台等国内外市场,年出口产值5.9亿元,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果蔬、油料生产基地,粤港澳大宗粮食、果蔬供应基地。
在“共富强园”目标指引下,园区农业产业开始向种养结合、农工并举、高产优质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设施农业、经济林果、农产品初加工等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2012年,园区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370元,比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2.8%。
(原标题: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看永州如何打造世界农业工园)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