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村: 科技种出瓜果香
蓬莱村是农业的世界,四处瓜果飘香,百花斗艳。图为蔬菜无土立体栽培展示基地。 本报记者 佘惠敏摄
在蓬莱村蔬菜无土立体栽培展示基地垃圾桶都是白菜形状的。
信步瓜果下,芬芳沁心脾。
7月17日,记者从贵州省贵阳市区向北驱车约30公里,来到白云区蓬莱村。这里迷人的香草、奇异的蔬菜、现代的无土栽培技术,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到访的游客。
近年来,蓬莱村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按照“政府投入基础设施,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实现了农旅融合。
目前该村已培育形成了花卉苗木、特色水果、香草等特色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夏天时,每天到村里的游客近千人,有时周末过万人,很多家庭也吃上了“旅游饭”。
沿着碧绿的瓜果长廊,记者走进了位于村子中部的“蓬莱蔬菜无土立体栽培基地”。这是一个蔬菜的小王国,也是一个现代农业技术的集中展示区。
袖珍西瓜、巨人南瓜、五彩辣椒等新奇的果实,让人眼前一亮。蔬菜墙、蔬菜树等新的栽种形式,颠覆了人们对农作物种植方式的理解。
正在基地值班的工人蒙秋燕告诉记者,基地目前采用了浅液流水培、雾培、立式管道水培、立柱栽培等多种无土栽培形式,培育有辣椒、西瓜、珍珠花菜等多个蔬菜品种,既可保证作物营养均衡,又节约了土地,省水、省肥、省工。
“这里不仅空气清新,还能看见很多以前只能在书本上、电视上才能见到的东西,增长了见识。”趁着暑假来参观的初中生黄皓,对园区赞不绝口。
来自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也把实习基地、试验基地搬到了蓬莱村。贵阳蓬莱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继平说,蓬莱村目前已引进8家农业技术公司,集中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不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贵州省范围内得以大面积推广。赵继平说,仅裸仁蓝瓜一个品种,就在蓬莱村发展了800多亩,年收入240多万元,还推广到了六盘水、安顺等地方。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仅让蓬莱村的风光更美了,也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蒙秋燕虽然还在村里上班,但每天按时上下班,月工资18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过得不比城里人差”。
蓬莱村目前已获得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下一步还将打造成为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梳池村: 古村新韵相辉映
新农村建设给遵义县龙坑镇梳池社区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依山傍水处建有一栋栋焕然一新的黔北民居。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7月骄阳似火,碧空如洗。记者走进遵义县龙坑镇梳池社区,一幢幢小青瓦、雕花窗特色的黔北新居矗立山间,村头的宋代水利工程梳池古堰一片静谧,古风新韵交相辉映。
梳池村的由来源于遵义特有的土司文化,村支书张加华告诉记者,遵义古称“播州”,是土司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尽管历史底蕴丰厚,但是山多坝少,很多村民外出务工,贫困落后困扰着梳池的发展。
为了古老的梳池村焕发新活力,近年来遵义市开展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乡村文明创建活动,梳池村的古堰经科学开发后,村里重新喝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住进了新居,新修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村民毛国钊高兴地说,"四在农家"建设让梳池村的发展整整提前了10年。”
美丽的乡村离不开文化气息。“播州文化研讨会”的考古发掘让以儒学为砥柱的播州土司文化再次被世人认知。梳池村建起了播州土司文化陈列室、土司文化研究基地、农家(廉政)书屋等十多个功能室,“现在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也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张加华说。
在村中文化广场前,记者看到一座大型建筑正在拔地而起,“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土司文化庄园,规划面积为60亩,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为一体,是遵义县在建的最大文化项目,也是发展梳池村的人文旅游业的依托。”张加华说。土司文化庄园将于今年底完工,明年4月正式开放。
美丽的乡村必须富裕起来。现在,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创业,梳池村充满田园风情的天然“乡村之旅”也吸引了许多四川人前来避暑,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42岁的毛国钊在遵义市做了20年水果批发生意,去年回村创业,投资50万元在自家门口办起了西河葡萄园,主打田园风情游,家中的三层小楼已经住满了客人。
“最实惠的还是土地流转政策,很多村民由外出务工转向为农业产业园工作,既解决了空巢家庭问题,也增加了收入。”毛国钊说。梳池村现已引导大户、群众流转土地700亩,建成大棚300亩,引进无公害蔬菜无土栽培示范、草莓提子经果、花卉苗圃种植来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记者 吴秉泽 佘惠敏)
(原标题:蓬莱村: 科技种出瓜果香)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