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 (记者 李佳霖) “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5.90,0.02,0.34%)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科研的创新成果去年也迎来了大丰收的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研究员薛亮表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薛亮介绍,去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六项。其中“中黄13”超高产高蛋白大豆培育成功,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黄13”大豆品种面积直线上升,从2002年才15万亩,到去年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推广了几千万亩,成为我国大豆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而科研成果“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用了近20年进行研究和探索,对我国小麦主产区的丰产增收具有重大的保证作用。
“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薛亮委员认为,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变得极为重要。把农业科技创新目标放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上,大力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这对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中国农业科学院做为农业科技研究的国家队,要实现跨越发展,正在制定启动农业的科技创新工程,到2020年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薛亮委员表示。做为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薛亮和几位来参加两会的同行正酝酿提交一个关于促进种业科技发展的提案。他表示将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履行参政议政的神圣职责。
委员小资料:
薛亮,男,汉族,1951年8月生,江苏无锡人。1969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