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号文件
在现代社会,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信息化差距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差距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区域差异很大,农业人口分布在86万个行政村,相当一部分农村的交通条件和信息化水平都比较落后。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架起信息化的桥梁,是落实“四化同步”战略的重要任务。
发展农村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和城市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生活要素合理配置和双向流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备较好条件,全国98%的乡镇通宽带,100%的行政村通电话,各类农业网站达3万个。有关部门还启动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程,在部分省市组织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很多地方的农村信息化实践富有特色,如宁夏的网络“三农”呼叫中心,是集语音、视频、文字为一体的即时信息互动服务平台。杨凌农业科技服务网是以“三网融合”高效信息传输为通道,集远程咨询培训、农业咨询管理、农业电子商务、成果中介、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等应用功能为一体。海南“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快速查询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气象、法律法规等信息。
当前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 “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但体制机制层面还存在很大障碍,“一网打天下”很难实现。目前在农村基层乡镇建立了一批信息化服务站点,但这些站点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探索,持续化服务仅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农村信息化资源的开放共享不够,不同渠道的信息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农村信息化发展要因地制宜,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公益服务、市场运营”的思路,搭建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构建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要多采用适合农业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易维护”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产供销平衡,推动农业生产和加工实现“按需生产、有序供给”,探索农业生产流通新模式。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经营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
信息化的快车不但加快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将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