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新貌》邮票背景资料
《侨乡新貌》邮票选择了农业(兴隆华侨农场)、工业(福清融侨开发区)、教育(暨南大学)、生活(开平侨乡)4个不同的角度去表现当今侨乡的面貌。邮票的图案及文字得到了海外交流协会(国务院侨办)的确定。
兴隆华侨农场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境内美丽的太阳河畔,创建于1951年9月。兴隆华侨农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为安置归国华侨、侨眷而专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职能性质的特殊企业,多年来一直享有特殊的政策。1951年10月,广东省委派3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英帝国主义迫害的马来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组织难侨生产自救。建场初期,仓促之余,农场定为家庭式的单干性质。1952年农场由单干改为集体农庄,农户自愿报名参加。集体农庄只存在了3年时间,就被改制为国营农场。1956年2月1日,在春节来临前,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正式宣布改为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很多人将这一天视为兴隆归难侨创业史上的新篇章。兴隆华侨农场自创办至今,已先后安置了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0000多人。经过几代归侨、侨眷的艰苦努力,农场目前面积扩大到16.5万亩,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农、工、商、旅游综合发展的华侨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9月合并于复旦、上海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改革开放以来,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自1978年至今共为海外、港澳台地区培养各类人才1万余人,他们来自世界五大洲93个国家、3个法属领地和港澳台3个地区,堪称桃李满天下。2002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立项,确定以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中外关系与华侨华人、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生殖科学与计划生育6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学校设有16个学院,37个系,60个研究机构和69个实验室,52个本科专业,8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福建闽江口经济活跃带的南部,1992年10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侨”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十几年来,融侨开发区的经济增长高速、平衡,一直发挥着福清“特区”的作用,成为福清市“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至2003年底,区内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41家,总投资20.74亿美元,注册资本11.3亿美元,合同外资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36亿美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67亿元,上缴税金22.5亿元,出口85.6亿美元,其中部分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福建省各开发区前茅。2003年全区工业产值235.8亿元;出口19.56亿美元;财税收入5.75亿元。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03年国家级开发区经济指标统计,融侨开发区出口额、进口额列第六位;工业稳中有升,列第17位。1994年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时,赞其为“不是特区的特区”。
开平侨乡被誉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此枚邮票描绘的是开平的城市建设。开平的景观非常有特色,市区三埠被潭江、苍江分割,在两江交汇处的商业区集中了开平大厦、潭江半岛酒店、世纪之舟、旅游购物街等代表性的景观。尤其是“世纪之舟”采用了一艘扬帆待发的“船”作为建筑的外观,与潭江的碧水互相呼应,造型十分有特色。在侨乡,“舟”的寓意十分深刻:舟载着人们走出家园,创造新的天地,又载着侨乡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园。因此,选择此处来表现华侨的生活,既能在画面上体现“侨”味,又能赋予其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