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日前在哈尔滨召开,本报记者围绕黑龙江粮食主产区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等话题采访了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
“今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一些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水灾,也包括我国南方、东北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面对这样的形势,黑龙江省现在粮食长势喜人,如果没有特殊的灾害,丰收在望。”韩贵清对记者说,黑龙江应该承担起中国粮食安全的重任,黑龙江粮食生产丰收了,就可以弥补其他一些地区的损失,真正能够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韩贵清说,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打造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黑龙江省农科院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创新理念,在强化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黑龙江普遍实施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让科技人员带着新成果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农民能够及时应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取得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今年是国家批复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工程规划的第二年,而实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 韩贵清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确定,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有利于推动各地组织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加快粮食增产技术在项目区内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科技与其他工程措施组装配套,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等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使各工程措施平衡协调、相互促进,强化科技集成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
据他介绍,“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提出的一个模式,现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已经和全省67个县在发展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下一步将和100个村开展院村共建,加强和农民的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