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和林区棚户区改造见闻
一排排破旧的泥草房变成了一栋栋敞亮的砖瓦房,昔日散乱的村庄换上了新装,现在,东北三省几十万农户住新房的梦想实现了。东北三省是棚户区改造战役的主战场,农村泥草房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北三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和林区棚户区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告别夏不遮雨、冬不御寒的“土危房”,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是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刘汉村村民赵大爷最大的梦想,借着辽宁省推进泥草房改造的优惠政策,在县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帮助下,他家终于盖起了敞亮的砖瓦房,住在自己的新房里他喜不自禁:“没想到住了大半辈子的土坯房,有一天也能住进大瓦房。”原来的泥草房摇身一变,成了眼前近百平方米的崭新的砖瓦房,客厅、厨房、卧室一应俱全,沼气进厨房、电话进客厅、太阳能进浴室……农民住房向现代文明迈了一大步。在他家房前屋后,新建的住房一改过去高低不一、杂乱无章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干净的新农居。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4栋农民住宅楼是全村240户农民的新家。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有了自己的休闲小区、商服小区和农家书屋。通过这一整体搬迁入住,可撤并6个自然屯,腾出1200亩老宅基地进行复垦,可谓一举两得。哈尔滨市还通过泥草房改造发展农家乐旅游。宾县马家屯地处二龙山脚下,近几年来依托二龙山的景区优势,大打“农家牌”而成为特色旅游消费之地。为了改变农户们单打独斗的小规模经营,宾县政府决定对马家屯农户住宅进行全面改造。宾县政府和农户们共同出资,全屯修建了马路,安装了上下水和路灯,政府还免费为农户装饰了牌匾和门面。经过改造,马家屯一下子变了个样,这里村民的旅游生意更火了。
为了让典型引路,推动全省的泥草房建设,黑龙江省确定了30个省级示范村和150个试点村重点扶持,同时注重分门别类,因“户”制宜。为了让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黑龙江省各地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庆安县政府2008年拿出200多万元在农村为特困户建设了40多户“零租住房”,产权归县政府,免费供特困群体居住。通河县政府近3年拿出4400万元,除给每个特困户补助2.16万元,还拿出一部分建筑材料,每个特困户自己再拿5000元,建设了2000户节能住房,产权归农民所有。
走进吉林市丰满区旺起镇国营林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新建的楼房,2009年的冬天对于林场的324户职工来说是个“暖冬”,他们告别了往日的“袅袅炊烟”,住上了向往已久的楼房。旺起镇国营林场是30多年前的老企业,按当地人讲就是先置坡后盖窝,人均20多平方米,很多家都是老少三辈居于一屋。这个建设规模1.62万平方米,总投资1920万元,受益职工324户的廉租住房项目,采取的方式是国家、地方和职工三方共同出资,按份共有来解决职工住房。林场职工家属于淑芬大妈刚刚搬进新家不到1个月,“我们拿了2万多元钱,买到了房子4/9的股份,其余部分5年以后就能全部买到了。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真是太高兴了。”另一位林场的职工补充说:“我家比较困难,林场以贷款的方式给我解决了资金。”
吉林省林业部门还探索出林场搬迁整合与生态还林相结合的新模式,借助棚改有利时机,实施生态移民,使林区人口向林业局所在地和小城镇及中心林场聚集,既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又可保护森林资源。据测算,“棚改”全部完成后,可增加林地1527公顷,每年减少木材消耗46万立方米。
长春市宽城区小南街棚户区改造前是宽城区历史上有名的棚户区,当地居民称之为“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街边村”,区内无任何市政基础配套设施。2007年底,小南街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开始改造,分4期滚动开发,现在已经形成集居住、休闲、娱乐、购物、医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秦世顺是长春市宽城区小南街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回迁居民,他家原来的棚户房有48平方米,现在的新居有66.25平方米,两室半的格局住起来很方便,而且回迁房是按照商品住宅标准建造。回想起当年住平房的情景,秦老汉感慨万千:“原来长年烧煤,呛得人咳嗽,就怕煤气中毒,墙也被熏得黑乎乎的,现在有暖气又干净又暖和。原来一到下雨天,雨水直往屋里灌,现在没那事了。”
同时,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租房也可以享实惠了,哈尔滨市在开发区哈平路工业集中区建设了首个农民工公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有1500名农民工受益。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工公寓项目是由政府投资为进城务工农民建设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廉租住房,公寓户型分为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和集体宿舍3种,将采取廉价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租赁价格将使经营者保本微利、农民工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