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精细化、高标准作业成为街道保洁常态。
编者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综合载体。2012年,我市新的一届市委班子作出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全市上下把创城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牵动工程、改善城市外在形象的助推工程、营造良好道德风尚的铸魂工程和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惠民工程,取得了扎实的成绩,打造出城市文明的“升级版”。即日起,本报推出“‘创城效应'汇聚向上力量系列报道”,对我市一年来在创城过程中取得的各方面成就进行全景式报道。
四季美如画,一城洁似家。
如今的哈尔滨,水洗的马路不见尘土飞扬,精致的牌匾令人赏心悦目,服务贴心的导游图展示热情好客……“哈尔滨变化太大了,处处透出文明和谐之美”,来哈参观考察的扬州市代表团成员发出由衷的赞叹。
近期,来哈学习城市管理经验的国内考察团络绎不绝。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哈尔滨市容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有城市管理的细腻贴心、市民素质的明显提升……而这些改变,正始于一年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发力。
事实上,在艰苦卓绝的创城努力下,哈尔滨不仅展示出城市风貌的变化,更探索着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模式,打造出城市文明的“升级版”。
精细化管理“雕琢”城市细节
欧式白围栏、多彩遮阳伞、铁艺啤酒架——这是道外区太古街上一处整饰一新的餐饮大排档。
马路大排档的脏乱、无序是哈尔滨城市秩序的“顽疾”。如何根治这一“顽疾”,变陋习为“风景”,成为哈尔滨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从今年起,哈市制定了餐饮大排档经营审批准入制度,要求申请经营大排档的商家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改造,经营时间不得超过23时。同时,管理部门还为合法经营的大排档配备专门保洁人员,每晚提供“保姆式”全程保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95家改造一新的餐饮大排档获得经营资格。
堵不如疏,用人性化的细致服务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以创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冰城餐饮大排档的“升级”之路正是哈尔滨在创城中用精细化管理“雕琢”城市的一个缩影。
主干街路15分钟之内循环清扫一次,出现一个烟头15分钟内必须清走;307条街路实行机械化清扫,夜晚水冲洗作业;公交站廊、街牌路牌等“城市家具”定期清理,雨后即擦;“马葫芦”缺盖6小时补上,主干路公厕开放延至22时……随着一项项具体到“鸡毛蒜皮”管理制度的出台,哈尔滨的城市管理正在潜移默化间迎来从粗犷到细腻的嬗变。
以创城为牵动,哈尔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完善了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和背街背巷、居民庭院、市场摊区、烧烤大排档的卫生管理及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城区道路清扫和清冰雪机械化率、水冲洗率明显提高,机扫率由15%提高到60%。
“现在,精细化、高标准的作业已成为街道保洁的常态。”松北区城管局局长刘继祥说,“我们要求主要街路定期循环水洗,沿街果皮箱每天要清理、擦拭6次,严格做到城洁如家。”
“大城管”破解“整治回潮”怪圈
城市整洁的背后,是哈尔滨市“大城管”模式的确立。
去年,哈市理顺城市管理机制,将9项城市管理任务下放街道办,把城市环境“捆绑”在最基层,让城管责任真正“落地”。今年,我市又全面构建“大城管”格局,将几十家委办局、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纳入城市“管家”之列,一一落实管理责任,严肃考评问责,由此搭建起一个高位统筹、协同联动、权责对应、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机制。
“大城管”让百姓感受最明显的,是城市管理问题总能得到及时高效解决。
“以前反映马葫芦丢盖,光找责任单位就得好几天,然后才有人来管。”的士司机王明刚说,“现在只要给数字城管打个举报电话,马上就有人来过问解决。”在他看来,城管部门解决问题的速度明显加快,老百姓反映情况“好使了”。
“大城管”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和督查机制,形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破解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把哈尔滨市容环境引入“整治—提升—再整治—再提升”的良性轨道。
在“大城管”这一全新机制的基础上,哈市以创城为牵动的“治脏、治乱、治差”专项行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城乡结合部、市场摊区、老旧社区、基建工地等卫生环境明显好转,牌匾广告、露天烧烤、车外抛物、“中国式”过马路、乱停乱靠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城与人在互动中提升文明
带上文明,请您脚下留情,莫让“踏青”成“毁青”;带上文明,请您手中有爱,莫让“随手”脏街景;带上文明,请您心存公德,莫把粗俗当个性……
这是今年端午节前夜,由市文明办、哈尔滨日报、市城管办联合发起的“端午踏青,带上文明”大型公益行动发出的倡议。
当晚,全市有5000余名环卫工人上岗作业,江畔街路、公园广场、主干街路双倍配置保洁人员;沿江区域、多个广场不间断循环收运垃圾,沿江公厕全天开放,专人24小时管护花草;城市管理12319受理中心平台快速传递应急信息,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二天清晨,当踏青的上百万游人散去,人们惊异地发现,今年端午前夜狂欢成为近年来秩序最好、环境破坏最少的一次。统计数字显示,垃圾总量较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一,落地垃圾大幅减少,环卫工人提前一小时收工。
“事实上,如果没有市民自备环保袋捡拾垃圾,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一位环卫保洁队负责人感慨地说,“这不全是我们管到了、扫到了,更主要的是市民素质提高了。”
城市洁净度的提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规范着市民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提升着市民的素质,带动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管理上水平”与“市民提素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的良性互动正是“创城效应”连锁放大的结果,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温馨细节:早市上,摆摊小贩带上小垃圾桶,随时收集摊边垃圾;湿地公园,野餐大妈备好“迷你”扫帚,餐后地面洁净如初;就连私家车里,也往往配上一个环保袋,车外抛物明显减少……
“创城有利于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长效化,因为创城几乎所有的测评指标都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密切相关。”市文明办副主任吴国恩说,通过创城,有利于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形象品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