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5位老民警
平均年龄53.7岁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的前身是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水上民警队,原来这里只有15位老民警,5月8日来了5位年轻的见习警官。
周三上午9点,穿过报业大厦后身的江畔路,记者径直走进九站公园。初夏的江边凉爽宜人,微风轻拂,浪花掀起江水的清新,在喧嚣的城市中,这里可谓世外桃源。步行至人民广场附近时,一位江畔保洁员指向一处三层建筑,他告诉记者,那就是记者要找的水上分局。
因全体民警正在开会,记者在一楼的收发室内稍作等待。“5月23日晚11点,两人在江边玩石头剪子布游戏,输了的人向台阶下走一步,其中一人不慎坠江……同行的年轻人情绪激动,谩骂、侮辱民警,出手砸向派出所的警车……”翻开桌子上的值班记录,一页页记满了这里平凡又特别的日常工作。
“你好,我是高春峰!”会议刚结束,水上分局高局长便将记者迎进会议室。“我们负责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的抢险救援,上至道里区太平庄,下至宾县老龙头。有时其他水库、河流需要救援的,我们也要去支援。”采访就从水上分局的执勤范围说起。高局长告诉记者,8号,他们刚刚迎来了5位见习民警,之前这里只有15人,大家曾计算过,老民警们的平均年龄为53.7岁。
1985年的“8·18”沉船灾难震惊全国,痛定思痛,经有关部门批准,1986年,市公安局正式成立了打捞队。56岁的杜文举打小就喜欢松花江,水性也好,曾在市电业局工作的他,连续几年被借调到江边做救生员。打捞队成立之初,老杜如愿加入了这个队伍,一干就是27年。其间老杜由工人编制转为干部编制,身份也由一名打捞工人变成水上民警。作为水上分局的“元老”,老杜带出了众多徒弟,如今他又开始带这5位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年轻力量的加入,让一度担心“50后”退休后无人接班的老杜,心里终于踏实了下来。
打捞尸体3000余具
27年来救下100多人他们以船为家,经常与尸体打交道,虽然打捞尸体的方法很旧很土,却很管用。
提起有落水者的同伴对民警的侮辱,老杜说他已经习惯了。“我们每晚都有民警值班,但打捞工作至少要5个人才能完成。”老杜说,那天他接到电话便打车直接到了打捞地点,原来十多个年轻人到江边玩,两个人站在江边的台阶上玩石头剪子布,输了就往下走一个台阶,其中一人滑落江中。和他同来的年轻人情绪十分激动,他们不仅辱骂民警,还将出警的派出所车辆砸了。“民警是来救人的,你不该对我们又骂又砸车!”看到战友受到的侮辱,老实的老杜终于忍不住说了他们几句。那晚他们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九点多,落水者的遗体才被打捞上来。
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特别是每年开江后打捞浮尸,那股恶臭能留在船上三天散不净。老杜说,年轻时借调当救生员时,每次看到打捞上来的尸体,他都以为尸体惨白的双手上是戴了手套,后来师傅告诉他,那是尸体经浸泡后掉下了一层皮。“被水泡时间长的尸体,就好比‘发'了一样,有两个人那么大,面目全非,有的肚子都胀开了,那股恶臭,如果谁不小心满满地吸上一口,绝对能把胃里的东西全倒出来。”27年来,老杜胆儿大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有风时,他会调整好船的位置,让尸体在船的下风处,尽量避免闻到尸体散发的异味。但没风的天气,他们只能任这种恶臭围绕周围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对于老人们传下来的这句话,在水上救援中,民警们深有体会。嚎啕大哭的、破口大骂的,岸边落水者的情绪正应了这句老话,所以对于每次接警,民警们都不敢怠慢,接到“110”指挥中心的指令,即便是深夜,水上民警也要第一时间赶去救援。5人一队,其中一人开着快艇,用最快的速度将两艘小船带到落水区域。如果落水者已被江水淹没,民警便采用打捞的方法,即两艘小船上各有一人摆船,另各有一人拉起绳子的两端,绳子上挂着一排钩子,当钩到落水者时,钩子会有下沉的感觉,将落水者拉出水面后,民警再设法将其抬到船上。老杜说这种方法很旧了,但却很管用。
从1986年至今,老杜和战友们共打捞上3000余具尸体,救下轻生、溺水者100多人。
救助群众
一年四季在行动
江面封航,在狗岛烧烤的人回不了家,女孩摔伤了腿够不着急救车,水上民警都要救援;遇到坠入冰窟的群众,民警冒险施救。
如果说不慎滑入江中的人都渴望生还,那么更多轻生的人会设法让自己死掉,所以救援那些选择从松花江公路大桥、滨洲铁路桥跳下的人,民警们要防止他们再次跳入江中。
根据水上民警的经验,跳下大桥的人有一半可以生还,比如他们跳下时摔晕了,躺在江面上不挣扎,反而有了生的希望。救援时快艇不能靠得太近,怕对落水者造成二次伤害,民警都要划着小船靠近后将其救起,但很多轻生者,此时会奋力挣脱民警的手,有时甚至会把民警拽下水,即便众多民警全力将其救上船,有人也会趁民警不备再次翻入江中。但当在生死边缘挣扎了一回后,真正清醒过来时,他们还是会发自肺腑地感谢给他们第二次生命的民警。
“每年在封江、开江时,都会有人横穿江面而不慎坠江,对于他们,我们是冒险施救的。”老杜说,开春时,江面都“发酥”了,民警施救时也存在掉进冰窟的风险,所以备好工具很重要。这些工具便是长2米、宽1.2米的泡沫板。救援电话一旦响起,民警们扛着泡沫板便直奔坠江地点。凭借经验,他们会选择风险小的江面行走,但在冰窟周围,或感觉危险的地方,他们便用三块泡沫板轮流在江面上铺路,以减小压强的原理降低风险。乍暖还寒的季节,江水最高不会超过2℃,坠江的人很快就冻僵了,民警将杆子递过去,他们根本不知道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这时,老杜和战友们,就要趴在江面上,将坠江人一点点抬到泡沫板上。一个又一个人获救的同时,他们的衣服、鞋子都浸透了冰凉的江水。
三年前的端午节,江面早早封航,一群在狗岛烧烤的人各有几分醉意,却发现已经无法返回江南,接警后,民警开快艇将他们安全送到岸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女儿在江北踏青,孩子不慎将腿摔坏,“120”急救车在江南等待救援,此时又是水上民警开快艇将小女孩及时送到急救车上。如此被救援的市民不计其数。
市民的支持是动力 民警新举抓防范
暑假将至,水上分局民警打算对学生和农民工展开教育宣传,从落水事故防范抓起。
常年没有规律的作息,老杜和他的战友们身体都不大理想。2005年的一天,工作中的老杜突发胃痛,紧急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胃出血,那次突发病症,他的胃被切除了3/4,但出院后,老杜又重返岗位,他说,他离不开松花江,因为有那么多人在支持着他们这个群体。
在江面执行任务时,他们顾不上吃饭,此时总会有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带上饭盒租条小船,将饭送到民警手上,他们就是水上分局的安全志愿者。说到此,老杜和战友们有些感动。
暑期临近,水上分局正与有关部门联合,准备将安全宣传带进校园和工地。民警告诉记者,曾经就有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不慎坠江身亡,让人十分惋惜。此外,在群力、江北沿岸工地打工的农民工也喜欢傍晚到江边洗浴消暑,对于他们,一旦发生危险,还常常跑回工地向领导求助,待消息传到水上分局时,落水者已几乎没有了生还希望。
6月6日,位于江北的3处公益浴场将正式迎客,江南岸同样拟继续开放2个正规浴场。民警提醒市民,江水中地势复杂,岸边的台阶上因布满青苔和淤泥而十分湿滑,在水中戏水的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入水中。因此市民应提高安全意识,到指定的公益浴场戏水消暑,远离溺水给生命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