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代月宫镜,一半在民间传世,另一半埋在地下几百年,这个破碎成两半的铜镜,在经历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长河后,竟然在哈市一位藏家手中“破镜重圆”。
42岁的李昊昕是一位收藏爱好者。2005年,李在大罗新古玩城地摊上见到一块金代铜镜残品,卖家来自五常,称该铜镜是在村民家收废品时得到的。讨价还价后,李以20元的价格收购,打算用这块“老铜”回家做些什么。时间转眼到了2011年,李在道外区头道街地摊闲逛时,在一堆老物件中又发现了一块带柄的铜镜残片,李觉得该残片的缺口与自家的那个残铜镜有些相像。
他求这位家住宾西的卖主为自己留货一天。次日早,李昊昕揣着铜镜残片找到卖主。李昊昕侧过身,将两块铜镜残片一对时,惊喜地发现,缺口竟严丝合缝。卖家也发现了这个“巧合”,马上坐地提高了售价,最后,这块原本不值几个钱的残片,李昊昕花了200元才“拿下”。“破镜重圆”的“喜事”,李一直埋在心里没有告诉外人,直到近日,李将这块铜镜放到同泰拍卖公司的拍卖名录内时,才在行内流传开来。
记者看到,该铜镜镜面直径约七八厘米,镜背面有“三娘教子”图案,镜把长约5厘米,上面有4个不太清楚的“铭文”。该镜断裂处为镜面下部,两块缺口可完好对齐,包括图案中的兔子尾巴造型也连接得严丝合缝。唯独不同的是两块铜镜残片的颜色一块呈黑色、一块呈青白色。
李昊昕介绍,“破镜重圆”后,自己找过不少行家“掌眼”,大家都连连称奇。近日,记者随李昊昕带着“宝物”来到省博物馆文物司法鉴定所,翻来覆去端详良久,国家级鉴定师房首东感叹:“这也太不容易了!”房介绍,这是一块宋金时期的官造月宫铜镜,其“破镜重圆”的经历远远高于同类镜的珍贵程度。从“包浆”情况看,上部为“熟坑”的传世品,下部则属“深坑”新近出土的。从断裂处缺口看,铜镜为外力掰开所至。
房首东说,怪就怪在一半在民间传世,另一半至少埋在地下几百年,这样的“破镜重圆”实属难得,其背后的故事更加难以知晓。
小资料
包浆
又称“黑漆古”,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不只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等有包浆,连书画碑拓等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有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