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者刘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了误将10年期保险产品当作5年期理财产品购买的被骗保遭遇。由于销售误导的证据保留不全,直至其投保后9个月才争取到全额退保。黑龙江保监局就此提醒消费者:注意保留被销售误导的证据,并及时举报。
据刘女士介绍,去年6月,她在某银行存款时,一名貌似银行职工的人员阻拦她存款,向她推荐一款5年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整个推销过程中未提到任何保险相关内容,直到付款认购“理财产品”,她才拿到一份“理财产品资料”。回到家后,刘女士细看“资料”,发现这是一份已由销售人员未经自己许可、代为签名的保险合同,自己实际上购买了一款每年需缴5000元保费、期限为10年的保险产品。次日,刘女士来到保险公司退保,却被告知“等10天才能办”,由此错过了可在10天内全额退保的“犹豫期”。9个月后,刘女士与其他相同遭遇的消费者经过不断维权才获得全额退保。
对寿险销售误导及“退保难”现象,黑龙江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规范售前、售中、售后三个保险销售环节。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落实公司网站、营业网点、代理销售网点的投保提示公告等措施,以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近期,黑龙江保监局将制定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销售行为管理的制度。黑龙江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发现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后,应注意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保留证据,也可凭留存保险营销员推销时使用的资料向保险监管部门举报,避免不能得到全额退保。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