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风筝遇上滑雪
当阳春矜持地临近,凌厉了一冬的风寒才算示了弱。一直不乏游人欢声笑语的松花江畔,几个新奇玩家不舍最后的时机,在硕大的风筝伞篷下,随风滑行——他们就是我市为数不足十人的“风筝滑雪”发烧友。初春的冰雪消融,意味着他们这一冬的滑雪季已近尾声。 滑雪对于我们冰雪之乡早已不再陌生,而在我市“风筝滑雪”的发烧友却仅有屈指可数的六七个人。“风筝滑雪”,是滑雪运动中的最新潮流,它利用风动或电动风筝产生的牵引力来带动滑行,通常在山顶、山腰或平坦开阔的雪地上进行;既可以选择雪橇,也可选择单板,目前大多数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更偏爱后者,因其灵活性更大、活动更自如。风筝滑雪对风筝也有着特殊的要求:风筝必须是特制的,多为箔制,满足既柔软、易升空,又不会轻易破损跌落的条件。这项运动充满刺激和挑战,全套装备价格不菲,不仅听上去很酷,滑起来也确实拉风。也正因此,发烧友们在江边的滑行秀也与冬泳一样,成为冬季江边亮丽风景,引来无数游人驻足。
一直没能有幸如围观游人那样亲睹他们的滑行英姿,而辗转联系到其中两位后,发现他们的网名,竟不约而同地牵系着这项运动——“风筝”与“筝途”。
停不下来的“风筝”
当朋友把他的QQ号推荐给记者时,先打了预防针——“风筝”不爱说话,朋友加其好友后,他从未发过言。
经过简单而真诚的自我介绍,“风筝”还算给力,很快有了回应。“风筝”姓曲,45岁,开过仓买,做过户外店,也担当过滑翔伞教练……热衷冰雪运动已十多个年头,连他的徒弟都已在全国滑雪比赛上名列前茅。风筝滑雪是近年刚刚开始尝试的项目,雪季过后,他说还可以用水上风筝、陆地风筝等代替,天暖了,将要改弦更张去玩滑翔伞……看来他是极限户外运动通吃的玩家。
他的内敛,交谈中时时能感受得到。但从他所发的照片、表情中,从他一直播放的怀旧深情老歌中,不难察觉他内心的丰富。果然,当我小心翼翼地问及,家人是否支持他的时候,他回答得很浅淡,开始只说,有时会带上初二的女儿滑雪;后来才又敲过来一句:“把家都滑没了”!记者立刻很纠结是否再在这个话题上谈下去,硬起头皮问是否后悔过,他说“不后悔,她再也不用为我担惊受怕!”如此,何需更多的语言来粉饰他那一腔侠骨柔肠,又何需再多的罗列去诠释他对极限运动的热爱。
也许禁不住记者一再地磨叨,“风筝”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他说“我们这帮老疯子,没什么可写的!你是不知道啊,我就像吸了毒一样,‘毒品'有两种颜色,蓝色是飞翔,白色是滑雪……”
漫漫“筝途”
间接与“筝途”偶遇,是在哈工大的羽毛球场,据球友说,他也是个户外、体育运动的全能玩家。可惜一直阴差阳错没能面见其人,几次短暂的通话及“优酷”上搜得的视频等碎片,亦不难拼凑出一个狂热的风筝滑雪发烧友。
“筝途”因有公职在身,只能将业余时间奉献给爱好,风筝和雪具等装备一直放在车内,只要有空就开到江边过过瘾。有两次通话,都是“筝途”刚刚在江面上滑行了三四个小时之后,声音里难掩意犹未尽的兴奋,告诉记者,“今天风大,特别适合滑行!你要是早点来电话,就能赶上我们正在滑!岸边好多人围观呢!”
“筝途”说,现在全哈市玩这种风筝滑雪的,也就六七个人,逾万元的装备价格可能是挡住爱好者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这项极限运动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滑伞、滑雪经验都要非常丰富,还要求对于风速风向的判断、对风筝的操控技术都很娴熟。后来又一次通话时,“筝途”不无遗憾地说:“昨天升温了,雪发黏,不好滑了!冰层也薄了,这么看,可能只能等明年再滑了!”
在与“风筝”和“筝途”的接触中,记者似乎突有所悟:这世间有许多种表达,文人用字句、画家用墨彩、影者用镜头……而他们——热爱户外极限运动的人,也许在与风竞速、与蓝天雪野试比心胸的时候,那种无须言语的迷恋、执著、无畏、透彻的倾注,就是最好的表达。
本报记者 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