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特发”有甜头 “养不教,父之过”

发布:2011-11-1 18:07:29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自1995年尝到“特发”甜头以来,邮票发售乐此不疲,十多年来,已经推出了多款类似品种。什么是“特发”?就是特定场合推出,具有特定意义,特定形式的邮品。细数下来,如“无齿”,如“加字”,如“金箔”,如“不干胶”,如“双连”,如“联发”,如“丝绸”,如“叠色”等等。它们有材质的特别,有形式的特别,有印刷的特别,也有发行的特别。回望十多年这些特发邮品的命运,集邮者总是一脸无奈。

    1995年的“3把火”, 一是“桂花”无齿M,一是“世乒赛”M,一是“龙门石窟”加字M。其中后者是中国集邮总公司推出的“PJZ”系列。凭心而论,当年的“3把火”,确实烧得大气磅礴,并由此引发出1996和1997年的邮市大潮。特发邮品功不可没。但自此后,发售方对待这些特发邮品,勤于开发,疏于管理,也不做正确宣传和引导,只是简简单单地票钱交易,发完了事,之后任其花开花谢。十多年下来,特发邮品因而也累计出了一个特定效应:推得快,死得快;推多少,死多少。邮市无数勇敢的参与者,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加字”品种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但真正“特发”始于1995年。当年问世的“桂花无齿”狂热之巅,市价越过千元。一个生肖轮回过去,现在什么价?已经缩水1/3,在市场,勉强喊到250元;2002年亮相的“中秋加字”小版,也是邮票钱币博览会特供邮品,开盘时价曾走高到190元附近,后一路阴跌,现只在52元左右。

    今年推出的“六邮”双连张,起始者是2000年“奥运”,因样式新鲜,发行量小,问世后参与者蜂拥而至,也把其价格风风火火推高到250元。时过境迁,这款当年的花大姐,如今蓬头垢面,市价只在48元左右徘徊。而今年露脸的“六邮”双连,也在前期50元的高价上快速下滑了20%。

    “不干胶”的领军品种是2004年的“国旗国徽”,类似形式,在新中国邮票史上前无古人。正因为如此,这款特发品种的市场价一路喊到了170元附近。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目前已经落至46元左右,降幅在70%以上。之后推出的“奥运”和两款“运动项目”,虽说也一度强势,但最终还是高行低走,与歇夏前6月末相比,成交价均萎缩了20%以上。另一款“安徒生童话”更低到13元左右,已经不具备“特”的性质。

    “金箔”是集邮者的心头之痛,这款特发邮品,不说也罢。但在中国集邮史上,它又是不得不说的一笔。其中“香港回归”问世之初,追捧者激情无序,涨至400元上方仍有成交。而现在,它的价格还不足其1/10。可怜集邮大众的如火热情,因“回归”而不知心归何处。金箔小型张的创意者和决策者,不管是谁,对集邮者,对中国邮坛,都是千古罪人。

    接下来又是“联发”,或称“三联体”,相继推出的品种有“申奥成功”、“世界杯”、“航天神五”小本票,以及刚刚面世的“香港回归10年”。这是邮坛怪胎,因为集大陆、香港、澳门邮票于一身,无法进入邮政流通领域。但其售价却高得吓人,“申奥成功”居然卖到80元。由于邮资凭证的基本属性不能保证,这类“联发”邮品,只在市场闹腾了一阵,便偃旗息鼓。“香港回归10年”也迅速从发行初的40元以上,落到现在的25元以下。

    生肖轮回12年,类似特发品种,却多到集邮者也无法数清了。现在看来,我们也实在无需数清。把它们列出来,没有其他,无非是感情上的一种宣泄而已。看到它们在市场由天至地的价格变化,我们的心中恐怕也只有“酸楚”二字。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