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史料民间收藏第一人购得“侵华邮集”
发布:2011-11-1 13:08:13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据〈现代快报〉报道,“我得到一本日军侵华时期的邮戳,邮戳上见证了日军对每个城市的暴行。”昨天民间收藏南京大屠杀史料第一人吴先斌激动不已。近日他从一名日本友人手中购得一本小册子,内含71枚“图章”。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南京大屠杀研究资深学者张连红说,这些图章为当年侵华战争时期在日本发行的纪念邮戳。
它,是一本侵华史
虽然身为一名企业家,吴先斌的打扮以及举手投足却像个“军人”。他酷爱戴帽子,即使是在室内也戴着一顶黑色的太阳帽,帽沿别着一枚红色的纪念章,上面写着“陆军二十九军训练团”,黑白相间的毛衣左侧别了一个玉质的毛泽东头像。
与往常大开本的照片集不同,这次令吴先斌激动不已的是一本很不起眼的小册子。封面是土黄色的牛皮纸,上面是小狼毫书写的日文“支那事变”。小册子的内页是拉伸折叠式的,纸张已经发黄,每一页都有一个印章。“日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会在国内发行纪念邮戳,而这本小册子包含了从‘七七'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27日这段时期内的71个邮戳。”吴先斌说。
它,是一本回忆录
打开小册子,每一个印章上都有让中国人看得懂的几个字,而那几个字却有那么让人心痛。“青岛占据昭和十三年一月十四日”这是一枚菱形的邮戳四个头戴钢盔的日本兵正用机枪瞄准着远方。“昭和十二年八月八日北平入城”这枚鲜红的印章上,肩扛刺刀、骑大马的日军趾高气昂地进入北京城。
“日军还发行了两枚关于占领南京的邮戳,其中一枚上的时间是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吴先斌说。邮戳的画面上,一名日军抱着一名中国儿童,而“微笑”的儿童手上还拿着一面日本旗。极具讽刺性的是,画面上一手抱着儿童日军另一手却握着一把刺刀!另一枚是“昭和十二年九月十九日,日军大空袭”,邮戳画面上三架飞机在中国领土上盘旋呼啸,猖狂不已。
“这些邮戳可能都是日本专业的美术人士设计的,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吴先斌说。每一枚邮戳都是日军占据中国一块领土的见证,而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汇在这个小小的邮戳里。比如“昭和十二年十一月八日占领太原”的邮戳中就有非常具有西北特色的山脉、窑洞以及戴着毡帽,挑着扁担的西北人。而“占领上海”的邮戳里有高楼还有极具旧上海特色的黄包车。
它,是一本教科书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张连红沉重地说,这是日本政府和军方在国民中宣扬战绩的一种手段,从而鼓舞日本民众的士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被侵略者奴役的过程,每个中国人看到这个心里都会沉甸甸的。”张连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本小册子将放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中与市民见面。这个陈列馆将由吴先斌筹备建立,地点就设在铁心桥华东装饰材料总厂里。“这家陈列馆将向市民免费开放,就是让如今的人们好好地牢记那段历史。”吴先斌郑重地说。
它,是一本侵华史
虽然身为一名企业家,吴先斌的打扮以及举手投足却像个“军人”。他酷爱戴帽子,即使是在室内也戴着一顶黑色的太阳帽,帽沿别着一枚红色的纪念章,上面写着“陆军二十九军训练团”,黑白相间的毛衣左侧别了一个玉质的毛泽东头像。
与往常大开本的照片集不同,这次令吴先斌激动不已的是一本很不起眼的小册子。封面是土黄色的牛皮纸,上面是小狼毫书写的日文“支那事变”。小册子的内页是拉伸折叠式的,纸张已经发黄,每一页都有一个印章。“日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会在国内发行纪念邮戳,而这本小册子包含了从‘七七'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27日这段时期内的71个邮戳。”吴先斌说。
它,是一本回忆录
打开小册子,每一个印章上都有让中国人看得懂的几个字,而那几个字却有那么让人心痛。“青岛占据昭和十三年一月十四日”这是一枚菱形的邮戳四个头戴钢盔的日本兵正用机枪瞄准着远方。“昭和十二年八月八日北平入城”这枚鲜红的印章上,肩扛刺刀、骑大马的日军趾高气昂地进入北京城。
“日军还发行了两枚关于占领南京的邮戳,其中一枚上的时间是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吴先斌说。邮戳的画面上,一名日军抱着一名中国儿童,而“微笑”的儿童手上还拿着一面日本旗。极具讽刺性的是,画面上一手抱着儿童日军另一手却握着一把刺刀!另一枚是“昭和十二年九月十九日,日军大空袭”,邮戳画面上三架飞机在中国领土上盘旋呼啸,猖狂不已。
“这些邮戳可能都是日本专业的美术人士设计的,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吴先斌说。每一枚邮戳都是日军占据中国一块领土的见证,而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汇在这个小小的邮戳里。比如“昭和十二年十一月八日占领太原”的邮戳中就有非常具有西北特色的山脉、窑洞以及戴着毡帽,挑着扁担的西北人。而“占领上海”的邮戳里有高楼还有极具旧上海特色的黄包车。
它,是一本教科书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张连红沉重地说,这是日本政府和军方在国民中宣扬战绩的一种手段,从而鼓舞日本民众的士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被侵略者奴役的过程,每个中国人看到这个心里都会沉甸甸的。”张连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本小册子将放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中与市民见面。这个陈列馆将由吴先斌筹备建立,地点就设在铁心桥华东装饰材料总厂里。“这家陈列馆将向市民免费开放,就是让如今的人们好好地牢记那段历史。”吴先斌郑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