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邮价误区
“打折价”——现邮市里不少邮票或跌进面值或跌进发行价,若邮市投资者误以为邮价打折便宜就大错特错了,如《香港回归》金箔张面值50元,发行价120元,当该张跌破100元整数关时,有人见该张已打折就买进,谁知该张继续下跌,一直跌破50元,不少人误以为邮价已见底,又买进,谁知该张还是一路下跌,现该张已跌到20元也无人问津。
“腰斩价”——一些邮票“头戴三尺帽、不怕斩一刀”,如被邮市投资者极为看好的《神州号飞船》大版张邮票被庄家连续炒作,从70余元起一路冲关斩将,最高曾达到900多元,以后邮价一路下滑,跌到400多元时,邮价已活生生被“腰斩”打了5折。如果善良的投资者误以为邮价腰斩而奋勇杀入抢反弹,日后又没有及时止损抛出的话,那么时至今日只剩下脚底板了——仅在180余元徘徊。因此对此类已被庄家大幅炒高的邮票,需认真查清它的“起步价”,不要被它浪花四溅的泡沫吹花了眼。
“同比价”——由于有着同一板块的所谓“联动效应”,就触发了邮市投资者丰富的联想。通过邮价的对比,似乎找到了邮价上升的空间和理由。然而邮市中,庄家对邮票的炒作,并不是类似于跑步运作的训练,讲究“一二一,齐步走”,让同一板块的邮票在同样价位上“向右看齐”;因此,同是作为“特种动物铜质币概念”的特种币《金丝猴》可以在50元价位上游荡,而同样概念、同样发行量的《华南虎》和《白鳍豚》却难以向25元大关“叫板”,从而让投资者同比想象的翅膀折戟沉沙。由此看来,同一板块并不一定存在同样的“比价效应”。
“庄家成本价”——即邮市庄家介入某一种邮票收集筹码、分批建仓的平均成本。于是便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你买入邮票的价格在庄家的成本价之下,便可以高枕无忧,期望庄家“抬轿子”,使自己轻松获利。殊不知,庄家的成本其实也只是一种粗略的估算而已,其次它的成本也是可变的。比如它可以通过不断打压邮价,震出“割肉盘”,再从底部吸筹从而摊低成本。经过反复高抛低吸后,众所周知的“庄家成本价”已“形同虚设”,而邮市投资者若依旧以此为据,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