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奥林匹克邮票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2月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并派出代表团参加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奥运会运动场上空。在以后的日子里,由于国际奥委会中个别领导人坚持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的错误立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体育总会和有关单项体育协会不得不在1958年8月宣布中断与国际奥委会和有关9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联系,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也声明拒绝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美国的布伦戴奇合作,从此中国和国际奥委会正常联系被迫中断,这也是为什么在长达21年的时间内我们没有发行任何奥林匹克题材邮票的一个原因。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以通讯表决方式投票通过决议,确认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中的合法席位。我国于1979年重返国际奥委会,次年即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奥会,并于开幕的2月13日发行了4枚一套的《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纪念邮票、图案分别是会徽、速滑、滑冰和滑雪,这也是新中国第1套奥林匹克题材的纪念邮票。
在这套邮票中,设计者邹建军第1次将清晰醒目的“中国奥委会会徽”图案绘制在邮票上,其中的会徽由蓝、黄、黑、绿、红五色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组成。表明了中国体育邮票正走上世界邮坛,加入到奥林匹克邮票的行列之中。同年11月26日邮电部为纪念我国重返国际奥委会这一重大事件,发行了全票5枚的《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一周年纪念》邮票,画面分别是射击、体操、跳水、排球和射箭5项体育运动,这是对近几年来在这些项目中刻苦训练,奋勇拼搏而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华健儿的嘉奖。
这套邮票图案的设计一反以往的写实手法,也不采用华丽的色调,而是以朴实的棕褐色彩塑造具有影像效果的人物形象,运动员形态和肌体用白色线条勾勒而成,又有较为浓厚的民族风格,同时,邮票设计者还十分注意背景图案处理,与浓笔绘成的人物形象相反,背景上的五环标志用淡色相间,象征奥林匹克运动生机盎然,随运动员形态曲线构成的白色光带与五环连结在一起,寓意中华体育已走向奥林匹克的闪光之路,背景衬托了主图,又与主图浑然一体,相互辉映,深化了邮票的主题。
邮电部在1984年7月28日为纪念举世瞩目的第23届奥运会,为了在邮票上再现中华体育健儿的雄姿,同时为了在邮政史上留下中华民族在世界体坛创造硕果的纪录,发行了一系列奥运会纪念邮品,包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纪念邮票(6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这套邮票由具有30年邮票设计经验,曾经设计过8套体育邮票和55套其它邮票的卢天骄承担,这位享有盛誉的新中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通过精心构思,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新颖的构图艺术,再现了中华健儿登上世界体坛的生机勃勃的风貌。这套邮票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现代运动员的形象以写实来表现。如表现女排队员跃起扣球时精彩优美瞬间造型,气势赫然,宛若咫尺;背景图五彩跑道上的古代体操人物造型,则用虚描手法,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表明我国体育运动已经复兴,象征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体育生机勃勃地登上世界体坛。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古朴隽雅,蕴含丰富,颇有感染力。
据集邮人士统计,这套纪念奥运会的邮票与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的成绩,竟有5处巧合:第1枚是女射击运动员图邮票,而我国第1个奥运女冠军,正是女射击运动员吴小旋;第3枚“举重”背景上6个古代体操人物一目了然,而举重健儿恰好在奥运会上以4金2银夺得6枚奖牌,第4枚“体操(鞍马)”邮票面值10分,而体操运动员李宁在鞍马决赛中得分正好“10分”;第5枚“排球(女排)”面值20分,而我国女排在奥运会决赛中以3:0(16:14,15:3,15:9)战胜美国女排夺魁,3局净胜分之和刚好是20分;6枚邮票最后一枚是“跳水(女子)”邮票,而女运动员周继红在跳台跳水中夺得金牌,也是15枚中的最后1枚,这一系列的巧合,反映了设计者对我国体育水平的充分估价和对奥运大赛的准确预测,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中华健儿在第23届奥运会上,共获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以金牌总数第4奖牌的显赫战果,使民气激扬,国威大振,喜讯飞越大洋神州举国欢庆。
1984年 8月,邮电部发行“金牌”邮资明信片,它像一架高速摄影机摄下了这一幅幅璀璨夺目的夺冠镜头,当时,我国运动员如夺得一枚金牌,第3天就有一片相应的邮资明信片飞向五湖四海,这种一片又一片相继发行的色彩斑斓的明信片,把中华英杰奥运夺魁的扣人心弦的场景,高速度地变成永久的纪念,这是邮票发行史上的奥林匹克速度,全套明信片共16片,除最后一片为“金质奖章”外,其余15片则是中华健儿夺取每一枚金牌的真实写照。
这套明信片的设计风格颇为新颖。右上角邮资图案,以湖蓝底色作蓝天背景,飘扬着中国奥委会的会旗,标明了这套明信片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纪念邮品。除“女排片”邮资为70分外,其余各片皆为4分。“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和“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两行字样,以及夺金牌项目的名称,使用英汉两种文字,扩大了明信片在世界各地传递的影响。明信片在左方主图是由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组成的花朵形飘舞的五色彩带,几颗黄色星星点缀其间,画面顿显活跃。设计者在这美丽的背景上,以写意的手法,把几十种不同项目的运动姿态,让简捷明快的黑色剪影人物来表现,从而强调了一个“动”字。神枪手的举枪欲射,举重健儿全身神力的瞬时迸发,体操英杰的高速旋转,巾帼剑客迅雷不及掩耳的频频进攻,跳水姑娘的腾空翻滚,女排国手连珠炮似的大力扣杀……运动场上扑朔迷离的变幻风云,运动员顽强拼搏的动作造型,设计者无不都给予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1987年8月29日一9月9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第2届世界奥林匹克集邮展览,这是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高水平邮展,中国是参展国之一,为此邮电部于87年8月四日发行纪念邮资信封一枚。邮票图案为北京天坛和邮展标志,信封图案是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寓意(表示)集邮与体育都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信封图案邮票用米黄色表示杆架的高度,由潘可明设计。
1992年邮电部为纪念25届奥运会,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由殷会利设计,这套邮票在选材、构思和用色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从选材看,内容包括田径、球类、体操、举重等有代表性的项目。在动作的选择上,分别表现了力的凝聚、美的跳跃、搏的激烈、韧的较量,全面展示了体育运动中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从构思看,整体布局和谐统一。画面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体育运动最富于激情的瞬间,突出动感和竞争意识。从色彩看,大胆采用几何形色块来描绘和铺陈,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和不稳定感,渲染了体育运动凝重而活跃的气氛。“第25届奥运会”邮票的设计者在“跳水”一枚中用钻蓝作底色,这令人联想起泳池中透澈的清水。色彩的象征性具有视觉诱导功能,起着突出主题和烘托气氛的作用,因此选用一块颜色决不是单凭主观的审美价值,而是要兼顾内容与主题的需求。“跳水”邮票中的钻蓝、普蓝、白色这3个几何形色块是恰当的,这些色彩包含有清凉、柔软、和谐的阴柔之美,与女跳水运动员组成的画面,既协调又富有象征性。同样,邮票设计者在“体操”、“举重”两枚邮票的配色中,分别用红与紫、红与绿作底色加以烘托,显然给人以艳丽、醒目、充满胜利豪情的感觉,能激发欣赏者之情绪。
1993年6月23日,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 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枚邮资明信片,编号为JP39片上印着“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八个字,大凡收集奥林匹克题材邮票的人在他的邮册里都会有这枚明信片,但对这个词语的由来却未必清楚,这里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事情是这样:1992年2月,法国的阿尔贝维尔银装素裹,第16届冬季奥运会正在这里紧张地进行。运动场上,中国运动员叶乔波、李琰获得了三枚速滑银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季奥运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运动场外,以张百发为团长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和伍绍祖也频频拜访新朋旧友,展开北京申办的外交攻势。
正在这时,国际传媒广泛报导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一时间,更加开放的中国成了冬奥会外的热门话题之一。这使正在绞尽脑汁苦苦思考北京申办基调和口号的奥申委官员们若有所悟:世界都关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北京申办活动的基调和口号应该反映这一点。
回到北京,奥申委的官员们反复磋商,终于确定了北京申办的主题口号:MoreOpen China Awaits 2000 Olympics(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这是北京奥申委的得意之笔:因为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才有能力提出申办奥运会;而举办奥运会将推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
这是中国政府的坚强决心,更是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海外赤子和各国朋友的共同心愿。
虽然申办未能如愿,但我们依然充满自信地回答:中国无愧于20世纪。申办的影响正如被狂风吹落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们会迎着21世纪的朝阳开放出绚丽的花朵并结出丰硕之果。
1996年6月23日,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诞生11周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图案以希腊著名雕塑《掷铁饼者》及奥运会五环为标志,这也是我国首次采用外国的雕塑作为体育邮票图案。
这座雕塑塑造了一个力与美完美结合的运动员形象,雄健的身躯平衡协调,发达的肌肉纵横交错,把节奏、韵律、力量融为一体,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掷铁饼者》这尊雕像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体造型艺术的杰作之一。
《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