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邮集素材排行榜
史前封曾被我国集邮者称为专题邮集素材中的“极品”,这些在160多年前形成的实寄封,因收集难度很大,故在我国专题邮集中出现的机会并不太多。2001年3月,专题邮集《火》在泰国第13届亚洲国际邮展上荣获镀金奖。李明在其评介文章《火,一个生动的故事》中,称该展品在选用不同类型的素材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封片的运用上,从史前封到各种类型的邮政用品均有所展示,从而使该展品基本上达到了《FIP专题邮展评审规则》中对素材多样化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获得世界邮展金奖的专题邮集《鹰》,除编排处理得当,知识与研究、拓展有独到之处外,素材的珍罕性是展品获高分的重要因素。如在该专题邮集中采用销有“鹰”图案邮戳的史前封就达10枚左右,最早为1807年。
FIP评审规则将展品素材按年代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早期为1900年以前;中期为1900年至“二战”结束;晚期为“二战”结束至今。在展品中如果拥有大量的早期、中期素材,评审员在评审时往往刮目相看。史前封属于早期素材,可想而知它在评审员心目中的地位。具有特殊专题信息的史前封受到我国专题集邮者的青睐,“一票好求,一封难觅”,这句话真实地描述出前些年收集史前封的困难程度。如果谁在专题邮集中展示了一枚史前封,这一枚史前封将被当作重量级素材而被大说特说。记得当时有一位邮友曾对笔者表示,他真希望在自己专题邮集中展示的所有素材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史前封,这样的专题邮集一定会获得高奖。但事情总是相对的,今天的史前封身价又当如何呢?
遥想当年,史前封何其昂贵,一枚要高达一千元甚至数千元。而我国专题集邮者为了专题邮集展出的需要,往往会不惜重金购买。如今,随着史前封大量涌入我国,史前封的“极品”地位开始动摇。例如一枚英国1826年史前封,自伦敦寄往约克郡,手写邮资11P,背销“1826/12/28”日期戳,另销红色火漆戳,戳图为男子头像,此枚封的价格仅为百余元(见图)。用一百多元就能购买到一百多年前的史前邮品,性价比何其高也。
史前封不贴邮票,只盖邮戳。这些邮戳是为了证明邮件的投递时间的,当时因为是收信人支付邮资,所以收信人也需要从邮戳上知道这封信是从哪里来的。史前封上加盖的各种邮戳是宝贵的邮政史料,对专题集邮者而言是可用的专题信息。展示史前封正面的邮戳轻而易举,如何展示躲在史前封背后的邮戳呢?以前的“规则”是这样要求的:“在封背面的重要的戳记应该用带有同样戳记的第2个封(如果有的话)来展示为好,而不展示其照片或其他复制品。”如今新的“规则”将其修订为:“若封的背面有重要的戳记,可以将其画出来,或用复制品表现,例如照片或复印件,只要该件易被观众辨认出是复制品即可。彩色照片或彩色复印件的尺寸比原件应相差至少25%。”在中国2003绵阳国际邮展上,那一部获得金奖的澳大利亚专题邮集《欧洲的信息传播》让我们吃惊不小,因为该展品用了大量的史前封来展示。像这样的专题展品在我国还没有出现,值得我们借鉴。
虽然今天的史前封不再像几年前那样“风光无限”,但作为专题素材,相信它依然会受到专题集邮者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