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笔搁意深邃
发布:2011-10-30 20:10:40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笔搁,系文房用具之一,多置于书房案头,是文人墨客书写作画时搁笔的文具。其材质迥异,有瓷质、铜质、角质、木质、竹质等,其中尤以玉质笔搁最佳,也最受古人推崇。
笔搁是自文房四宝之后出现的文房用具。南宋末年,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提及文房用具时,其中之一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笔搁。明朝末年,屠隆在《考槃余事》一书中,所列文房用具竟达45项之多,其中也提到了人们书写作画时的辅助器物———笔搁。可见,笔搁的出现和使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文房用具的品种款式,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文人墨客书写作画时的无限情趣。特别是玉雕笔搁的使用,更给了古人一种新的启迪、新的感受。古人常以玉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德性,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言。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因此,无论把玉雕琢成何种款式的文房用具,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内涵,从而更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
“玉雕骆驼笔搁”,高22.5厘米,宽42厘米,系明代流传有序之物。整件笔搁的造型是一头卧伏在地憩息的骆驼,静心观之,只见骆驼的头微微上抬,双眼似睁非睁,小而听觉灵敏的双耳,似是警惕地在窥听沙漠上的各种动静,双峰耸起,四肢卷缩腹侧,尾巴收拢股旁,顶端的丛毛微微飘拂,土褐色的沁色散落其身,直如驼毛。骆驼,古称橐驼、橐他或橐它,是一种温驯的动物,头小体大,颈长耳尖,自古至今,被人们赞誉为沙漠中的绿舟,其吃苦耐劳、负重致远的品德,是古人崇敬与效仿的典范,即使今天,也仍是人们推崇的对象。此骆驼玉雕笔搁,线条简约,无丝毫刻意雕琢的痕迹,匠人采用圆雕技法,利用双峰骆驼的本身形象,雕琢出如此静态中含有动态的笔搁,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可以想象,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一阵激情澎湃后,随手搁笔,往凳椅上一坐,在静心端详欣赏此玉雕笔搁时,其心情是何等的舒畅。
笔搁是自文房四宝之后出现的文房用具。南宋末年,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提及文房用具时,其中之一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笔搁。明朝末年,屠隆在《考槃余事》一书中,所列文房用具竟达45项之多,其中也提到了人们书写作画时的辅助器物———笔搁。可见,笔搁的出现和使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文房用具的品种款式,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文人墨客书写作画时的无限情趣。特别是玉雕笔搁的使用,更给了古人一种新的启迪、新的感受。古人常以玉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德性,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言。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因此,无论把玉雕琢成何种款式的文房用具,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内涵,从而更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
“玉雕骆驼笔搁”,高22.5厘米,宽42厘米,系明代流传有序之物。整件笔搁的造型是一头卧伏在地憩息的骆驼,静心观之,只见骆驼的头微微上抬,双眼似睁非睁,小而听觉灵敏的双耳,似是警惕地在窥听沙漠上的各种动静,双峰耸起,四肢卷缩腹侧,尾巴收拢股旁,顶端的丛毛微微飘拂,土褐色的沁色散落其身,直如驼毛。骆驼,古称橐驼、橐他或橐它,是一种温驯的动物,头小体大,颈长耳尖,自古至今,被人们赞誉为沙漠中的绿舟,其吃苦耐劳、负重致远的品德,是古人崇敬与效仿的典范,即使今天,也仍是人们推崇的对象。此骆驼玉雕笔搁,线条简约,无丝毫刻意雕琢的痕迹,匠人采用圆雕技法,利用双峰骆驼的本身形象,雕琢出如此静态中含有动态的笔搁,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可以想象,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一阵激情澎湃后,随手搁笔,往凳椅上一坐,在静心端详欣赏此玉雕笔搁时,其心情是何等的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