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 一排排火红的灯笼,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串串燃响的鞭炮……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农镇有这样一个村子,2/3的村民在外打工,是远近有名的“打工村”。大年初一,记者走进新农镇一场村,体会这里的年味。
千人异乡打工
大年初一清晨,记者驱车沿着一条新修的板油路进入了新农镇一场村。满眼的红色让记者一下子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家家户户门前挂满了拉花、彩灯和大灯笼,几只大红“虎”守在路边,使整个村子显得更有虎年的气息。
新农镇副镇长谭立伟对记者讲,新农镇是哈市有名的“民工大镇”,万家村、新兴村、新农村等每年都有大批农民外出劳务,其中一场村的打工农民最多,全村几乎所有青壮年劳动力都长年“挣外快”,有的人家甚至举家出门打工,足迹远至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国内深圳、温洲等地,近至省内或市区里。由于大家都外出打工,平时这个村显得有些冷清,到腊月二十九前后“打工大军”才陆续返乡,所以在春节期间,全村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打工大军”给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之成为了全镇最富裕的村子。
致富引导乡邻
今年44岁的赵丽英,以前和爱人就靠种几亩玉米地维持生计。8年前,她只身来到哈市市区的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尽管起早贪黑一天只挣20元钱,她也感到很知足。时间久了,村里的妇女也要进城打工,赵大姐就带着大家找工地,包活干,工程完了还帮着大家讨工钱,良好的口碑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不到两年工夫,跟着赵大姐进城干活的村民超过了50人。
据一场村村长董东辉介绍,在村里像赵丽英这样的“包工头”有很多,她们凭借着毅力在外面打拼了一片天地后,不忘家乡的乡亲们,也希望能将他们带到致富的道路上。赵大姐告诉记者,她和爱人分别带两队工人,一年下来,两口子挣上10万元,每个农民工月薪也基本达到了3000元,生活有了明显改变。
村干部做后盾
上午9时,记者走进了村民邢延杰的家,热乎乎的炕头让人感到家的温暖。据48岁的老邢讲,原来他家过年连屋子都舍不得烧暖,自从两年前,他到青岛打工后,他家的年货提升了好几档,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家门见识多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正在一步步与城里人靠近。
2008年夏天,村长董东辉与上海某集团签定了劳务输出合同,决定派老邢带队去青岛完成一个施工项目。可没想,村里人都怕干完了拿不到工钱,不愿撇家舍业冒这个险。直到当年年底,老邢揣着万元钞票衣锦还乡,大家才放下心,去年就有20多人跟着他去了青岛。老邢讲,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很艰难,心里还惦念家里,最怕的是拿不到工钱。但在一场村里,他们打工走了,家里的田地村里帮助翻种,家人有个头痛脑热,村干部忙前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