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年伊始,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规正式在我国出版业推行。记者今天获悉,酝酿已久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议、修改后,于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当天正式出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国家版协主席于友先出席。
行业规范是否只是“纸老虎”
一套《中国通史》,定价1200元,实际售价100元;680元的《资治通鉴(全18卷)》售价70元……如今的图书市场,一套一二千元的书在打折的时候卖几十元已不是新鲜事。随着图书折扣战日渐升级,实体书店与实体书店、国有书店与民营书店、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之间恶性竞争“战火连燃”积怨日深……不少书店一边抱怨,一边狠狠地将书的折扣压得更低。更要命的是,消费者形成了一种意识,好像书不打折是不正常的。今天推出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中,对图书促销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不得低价倾销新书,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低价(低于图书正常出版成本价)竞争和竞标。对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以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最多享受不低于8.5折的优惠幅度。
事实上,这则规定在执行上难度颇大。条例推出首日,记者登上国内最著名的网上书店“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在首页上即能看到,7折、6.5折的新书还是不少,一个网站甚至打出“限时抢购秒杀”的宣传字样。在采访中,一些本应只做零售的网上书店道出了苦衷,他们认为大型网上书店的销售量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年批发只有500万—1000万的批发企业,给网上书店的供货折扣如果和其他企业一视同仁,有不符合市场规律之嫌。
据了解,虽然国外的读者俱乐部销售的打折书都是专门的俱乐部版图书,即发行2年以上的图书,新书不打折已成规矩。但是近日亚马逊、沃尔玛以及Target公司将精装书卖到了9美元一本的低价,掀起了在线图书价格战,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行业规范的底线。
一般来说,畅销作家的精装书要卖到25-35美元一本。而零售大鳄们之所以敢低于成本价促销,正是应了那句老话"赔本赚吆喝"---图书销量的日渐萎靡,让市场杠杆几乎要靠触底的方式来求得平衡。还有人提出,原来消费者花7折的钱从网上书店买书,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他们已经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现在如果突然变了,消费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书店给出版社结算周期不能超半年《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的第二大要点在于对结算还款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长期以来拖欠货款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顽疾。出版社一致反映,目前图书销售几乎所有的风险都由出版社承担,出版社将书发到书店,书店卖不掉可以无条件将书退回出版社,即使书卖出去了,还款也常常有账无期。3个月到账几乎成了"传说",一年到账实属正常。有些经销商甚至恶意欠款。如今,《规则》对结算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写明供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结算周期不能超过180天(半年),开具增值税发票后不超过90天。对此,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春生提出,这些年来,书店的人工、房租、税收都在增加,而图书价格的增长却十分缓慢。反观美国有些州对文化产业实行零税收,欧洲一些国家对文化产业只征收5 %-6%的税收,而我国出版企业的增值税则高达13%,很多书店难以维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