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之乡”发掘清代农具
13个石磨、石碾、石磙被文物部门收藏
黑龙江晨报21日讯 (记者 金雷) 今天,哈尔滨市第三批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哈五路五常市境内路段普查时,抢救性收集到13个清代农具,其中包括石磨、石碾和石磙。
一大早,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便驱车赶往哈五路五常市境内路段的施工现场。为了配合文物部门抢救文物,兰格实业集团的志愿者们特意找来吊车一起随行。当车行驶到五常市安家镇时,工作人员在工地内发现一块直径约1.7米的磨盘。磨盘的一端发现被利器撞击留下的新伤痕,工作人员立刻将这块石磨从施工现场内挖掘出来装到车上。
记者看到,很多石器都散落在残土中,随时有可能被打碎。
据一些村民介绍,这些石磨和碾盘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前生产队的工具,当时供全村人使用,所以才会如此庞大。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这些传统工具已被人们淘汰遗弃,渐渐被耕地淹没。由于公路扩建,这些石器又被挖掘出来。
此次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共抢救性收集到了13件农用工具,其中包括3套石磨盘,6个碾盘和一个石磙。根据专家现场鉴定,这些石器大都超过100年历史。磨盘和碾盘的表面被磨平,但棱角依稀可见。其中一个最大的碾盘直径为1.73米,厚度为0.33米,重量至少在4吨以上,最小的磨盘也在半吨左右。这些物件将被运回哈尔滨市博物馆收藏。
据历史考证,五常市农业发展于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在拉林地区屯垦。道光十五年(1835年),沙河子地区有少数农民利用河水种植水稻。19世纪末期,五常县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展,铁铧犁、锄、镰、耙、镐、石磙、石碾、石磨、扬掀、木权、桩枷、扇车等生产工具已被广泛使用。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认为,五常市水稻栽培历史悠久,五常市有“水稻之乡”的美誉,而这些石磙、石碾正是农民磨制水稻的工具。因此可以说,这些清代农具是五常农业,特别是水稻种植技术发展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