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形“邮资已付”日戳之分类
邮资已付日戳是代资戳的一种,是表示邮资付讫的邮政日戳。新中国从1954年起规定国内邮资已付日戳式样规格为八角形不等距,30×30毫米。以后随着邮政业务的发展又陆续增加了国际、机要、港澳、台湾邮资已付日戳等数种邮资已付戳。这几种邮资已付日戳的戳式、盖销方式,戳的材质等亦数度变化。为了研究和叙述的统一,笔者认为邮资已付日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
一、按使用范围分可分为六类:
1、国内邮资已付日戳。是表示国内邮资付讫的邮政日戳,限盖于交寄10件以上的国内整付零寄和整付整寄的邮件上。1993年以前有全汉字式;1993年6月30日起改为中法文对照;1995年8月起改为取消框内格线的新式邮资已付日戳。在自治区内少数民族文字与汉文并用。
2、国际邮资已付日戳。用于交寄大宗国际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1962年正式启用,有全外文、加刻邮政编码(1985年起)、中法文对照(1993年6月起)和新式邮资已付日戳4种。
3、港澳邮资已付日戳。专用于交寄港澳地区大宗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其特征是上格内刻“港澳邮资已付”汉字。1985年加刻邮政编码,1993年6月起,改用中法文对照的邮资已付日戳。
4、台湾邮资已付日戳。专用于交寄台湾大宗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在寄台湾邮件较多的省市刻用。有全汉文、加刻邮政编码两种。1993年6月起改用中法文对照邮资已付日戳。
5、机要邮资已付日戳。专用于交寄机要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戳上格刻有“机要通信邮资已付”以示区别。
6、特快专递邮资已付日戳。表示特快专递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1980年起陆续刻用,邮戳戳面上一般有“特快专递邮资已付”、“(特快)”、“速递”、“EMS”(特快专递英文缩写)、“DEM”(国内特快专递英文缩写)等字样以示区别。
二、按盖戳方式分,可分为手盖邮资已付日戳和机盖邮资已付日戳两类。手盖戳均使用黑色油墨,机盖戳均为红色油墨。机盖戳又有单戳和组合戳两种。单戳除八角形外,笔者还藏有一种正方形的异戳,上海82(支)使用。组合戳亦有与宣传戳、与波纹戳、与双圆日戳组合等几种戳式。
三、按使用功能分,可用为通用邮资已付日戳和专用邮资已付日戳两类。1993年6月30日起改用的中法文对照邮资已付日戳和1995年8月起的新式邮资已付日戳除标明专用的外,均为国际国内通用邮资已付邮戳。专用邮资已付日戳除国际、港澳、台湾、机要、特快专递邮资已付日戳外,还有邮局内部专用类,如“印刷”、“挂刷”、“包刷”、“平刷”、“分拣”、“营业”等,均在邮资已付日戳戳面上刻出汉字以示区别。
四、按使用场所分,可分为邮局、邮电支局、邮电所使用的三类。邮局使用的又可细分为省(市)局、市局、县局三种支局及所使用的均在邮戳上刻出。
五、按戳面所刻文字分,可分为全汉文,全外文,汉、法文,汉、法文和汉语拼音字母、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并用等几种。
六、按戳面式样分,可分为三格不等距、三格等距、回字形、国家标准(GB标准)和新式无格式五种。
七、按戳质材料分,可分为钢质邮资已付日戳(5、6等)和胶质邮资已付日戳(即储墨式邮资已付日戳)两种。新式邮资已付日戳除常见的字钉式外,还增加了拨轮式1种,其区别就是世纪年号,字钉式仍为4位数,拨轮式改为2位数,月、日如是一位数,可要前置“0”变为2位数表示。
八、按部颁规格标准分,则可分为规范的邮资已付日戳和非规范的邮资已付日戳两种。非规范的邮资已付日戳常见的有:(1)戳面规格超标,或者大于标准达32×32mm;或者小于标准,规格仅29×29mm。(2)文字错误。如将“已”错刻成“巳”或“己”;将“旗”刻成“”;将“所”刻成“”等等。再如将“T.P.”错刻成“P.T.”;(3)不该增加的增加,不该减少的减少。如新式邮资已付日戳规定不准刻“局”、“支局”、“所”等字样,江苏兴化牌楼支局的邮资已付日戳上增刻了“(支)”字;腰框格线不必刻出,但杭州使用的邮资已付日戳中却刻了腰框格线。两戳将省名“减少了”,将“河埒口”减成了“河埒”、将“T.P.”的两个点减去了,成了“TP”等等。(4)文字排列有误。按照规定,邮资已付日戳上格内的文字应成两行排列,这枚戳上格文字是一行排列。又如中法文对照邮资已付日戳,上格内第2行应为“T.P”,这枚戳将“T.P.”略去,换成了本应在下格内出现的“陕西神木”4字,是笔者见到的最有趣的非规范邮资已付日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