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砚介绍

发布:2011-10-30 20:07:38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四川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澄泥砚属陶,其余四砚皆为石砚。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

    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红丝砚

    其料取于山东青州黑山,为鲁砚代表。因其“资质润美发墨,久为水所浸渍,即有膏液出焉”,且文采鲜丽,曾受到柳公权的盛赞,宋时因石脉采尽而停止。解放后又发现了新的石脉,红丝砚重又出于世,只是资源不丰。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我国的墨砚出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汉代的砚,其侧就刻有鸟兽图案。随时间的推移,雕刻工艺越来越精湛常是一个墨砚,就是一个绝妙的工艺品。以致有些砚台,专为观赏而做。

    苴却砚问世于清同治年间,因产于苴却县病(今云南永仁县)而得名。宜统年间,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赛会展出,受到好评,被选为文房珍品,从此,苴却砚各扬四海,后因历史风波而失传。一九八四年,苴却砚厂的艺人们,消化、吸收前人制苴却砚的技艺,并加以创新,精心雕镂出富有中华民族传统韵味的砚台、砚盘、砚池,使失传七十余年的苴却砚重现在广州秋季交易会的展厅。

    砚,贵在石料奇、工艺精。我国制砚史上有七珍八宝之说,指在砚上有七个石眼的为珍品,八个右眼的为宝。苴却砚上的石眼竟多达八个以上,看上去青如碧玉,红似金瞳,白如月牙。其形圆如鸲鹆、龙眼、猫眼,长似丹风、乌鸦,或弧标双映,或三五横斜,象银星之可贵,惟明莹而最佳。此石质坚而不顽,腻而不滑,色鲜不酽,有发墨不损毫之优;存墨不腐,积水不固;有哈气研磨之妙;结构严密,抗湿性强,有隔热绝缘之功。经艺人们精心设计、精心雕刻的独龙戏珠砚、仙猴摘桃砚、龙风呈祥砚、鱼龙戏珠砚等形状不同,风格各异,古朴典雅,深受人们喜爱。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