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铭文含义何深
本人藏有一方古砚,在此简单介绍,与藏友共勉。
图1是古砚的整体实物彩照,实测此砚长12.8厘米,宽8.8厘米,总厚度3.5厘米,墨黑色,砚盖有七言铭文:“古不贵贯两财宗”。
图2是砚盖和砚身的侧面彩照,通体蓝黑油亮,有玻璃光泽,外观十分庄重和古朴,总重量约350克,砚身及砚盖外径均为8厘米。
在砚盖的某些局部、砚身的龟脚及尾部等处,有不规则花朵色斑块,绿、赭、土黄、灰白等色相间,形成纹理状。此砚整体基本上不透明,但砚盖的少许边缘处、龟左前腿与颈部交界处,在亮光反差情况下可见碧绿色斑块或纹理,甚至透过砚塘约5毫米厚的侧壁,可见到几个小光点;加之石材坚硬而具韧性,据此可认定此砚材非寻常石质,而是墨玉(其中两三处条、块碧绿色透明较明显)。
由图3可见,总体直观显得造型老态龙钟,包浆十分自然而苍老,砚盖削凿剔刻的内圆与外环,处处是手工刻痕,而深深的砚塘,是经过人工雕琢而完成的,绝无半点造作或现代机器加工的可能性。
在砚塘和砚盖的内侧,各有一个古代的数字符号,看起来像英文的E字且中间多了一个横笔,这个字符,只有在两汉期间的王莽王朝发行的古钱上才能看到,很是耐人寻味。
从砚盖铭文的书法刀功上看,“古不”二字是篆书;“贵贯”二字采用合拼笔划的简化手法,而“贵”字的中间一大横,已流露出隶韵:起笔含首,右端收笔上挑;“两”字仍采用了秦代半两的无头“两”字,没有上方的一横,也是省笔字;而最后一个“宗”字,已是隶韵十足了,简直就是一个规范的隶书体。据文献记载,秦书大篆、西周小篆,后演变成为隶书,这是汉字的大致发展过程,奠定了汉字的基础。楷、行、草等书体都是汉代之后的事情。
砚盖上铭文的内容,大致是说:自古以来都不崇尚“贯两”之财,即“有限”之财,而“财”古时又通“才”字,意即“有限”的财产或才能,古来无人重视。这是有远大抱负,胸怀大志的意思,催人奋进。
此砚的龟颈鬃处,雕成方锯齿形,即城墙形纹,虽细微,但此纹饰可在两汉的其他玉石器件上见到类似雕制技法,也可作参考。而《辞海》中关于“砚”的条释有下列著述:“汉前粗简,东汉趋兴,为地位、财富象征。有玉者,多圆形,有盖……”笔者学识疏浅,诚望各路专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