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纹牙雕笔筒
安徽博物馆藏宋“蹴鞠纹牙雕笔筒”,不仅物品精美,艺术价值高,而且图像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宋代人的休闲娱乐生活,是中国古代足球文物中难得的珍品。笔筒高16厘米,直径10.9厘米,厚1.1厘米。筒身的花纹刻的是富贵人家花园的景象,下方是庭院,在院中,有三个穿布衣模样的人正在踢球,踢的是“三人埸户”。即三个人站成三角形,顺时针踢球,第一轮必须用小腿踢球,传球到位,第二轮后便可使用各种花样踢了。“三人埸户”是宋、明时期最为流行的踢球方式。图左有一位身穿锦袍的官人正在观看踢球,身后有一名侍从。从全图的形象来看是反映宋代王侯高官正在观看蹴鞠表演。蹴鞠表演是宋代朝廷和社会的娱乐,据《宋史·礼志》记载:“春秋三大宴,其第十二,蹴鞠”,“册命亲王大臣,教坊乐工六十五人,及百戏、蹴鞠、角抵,次第迎行”。这样的礼制说明,宋代的皇宫和王侯家中都有蹴鞠专业艺人,观看蹴鞠表演是富贵人家的休闲娱乐。宋代的皇宫和王侯府第,除了有专业蹴鞠艺人之外,还有善于蹴鞠的侍卫和从官陪伴或表演踢球,如宋太宗时的宫监张明、宋真宗时宰相丁渭的门客柳三复,最著名的要算宋徽宗时的太尉高俅了。
宋以后,蹴鞠娱乐的层次降低,蹴鞠艺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下降,在小说《忠义水浒全传》的第二回中虽然写了高俅因踢球而际遇宋徽宗,青云直上当上了太尉,但高俅的形象已不再是《挥麈后录》中“笔札颇工”有一定文化素养而又十分厚道的人了,而是“浮浪破落户子弟”出身,仗势欺人,逼害忠良的贪官。在明刻本《忠义水浒传》第二回的插图中,整个布局都是仿照《蹴鞠纹牙雕笔筒》图意,是一座富贵人家庭院,院中三个人蹴鞠,身后有一人“拾毛”,身穿锦袍的端王正在观看蹴鞠,侧旁有四个侍从。然而作为书的插图是表达书中所写的情节,这一回的情节是,端王正在踢球,高俅接住一个踢漏的球,“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端王叫高俅下场同踢,“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份模样,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高俅踢的是“一人埸户”表演,插图并未能表达故事情节。由此可知,画插图的人只是图个应付而已,明代的蹴鞠已呈衰落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