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育改革路线图再次征民意 触及教改敏感地带 《新京报》 第一页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昨日发布,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一份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这份66页的征求意见稿包括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以及实施,不同于其他征求意见的文件,此次纲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起草者专门给予了有关解释。
征求意见稿直言中国教育当前存在的五大问题: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以及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和具体目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如:针对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围绕“学生减负”问题,提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些内容已触及教育改革的敏感地带,针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软肋”,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针对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发布现场
五部长同时出席发布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日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提前透露了纲要昨日开始征求意见的消息。昨天,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五位部长出席了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晚到的记者只好站着,发布会结束,袁贵仁立即被“包围”。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五位部长因同一事情同时出席并不多见。
而作为纲要关键词之一的改革,袁贵仁坦言,三十年来进行了很多次教育改革,而现在到了新阶段,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因为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则的话就很难推进。我们说进入深水区,大概主要是这个方面的原因。”
教育改革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从昨日出席发布会的部委之多亦可看出,除袁贵仁外,还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
改革深水区带来的是改革之艰,袁贵仁直言,“随着改革的深入,共识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既涉及到观念、体制,还涉及到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充分注意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
为顺利推进改革,纲要提出要成立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今后十年每年都要制订教育改革年度实施方案,而加大改革的投入亦不会按原来模式进行,“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
改革目标
2020年大学学历人口翻一番
纲要提出了十年后中国教育将达到的目标,朱之鑫亦展望了十年后的教育状况。中国将会有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那个时候,幼儿的入托可能不像现在这么难,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达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
此外,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比现在要提高一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年,要比现在提高1.7年。整个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目前我们有大学学历的是9830万人,翻一番就是2亿人,大家想一想,2亿人口具有大学学历,在全球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比较难量化的教育质量在朱之鑫那里没有指标,“大家明显感受到整个教育质量将会普遍提高”,这个教育质量不是指考试分数,而是通过学习,提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纲要研究制定于2008年8月启动,此前已进行过一次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此次征求意见将历时一个月,截止时间为3月28日。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主要任务
1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2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5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6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7 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
8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征求意见小贴士
时间: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
方式: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途径:电子邮箱:ghgy@moe.edu.cn;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来函请寄: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邮编:102617。
相关人士点评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十大看点 《工人日报》
历时一年半、数十次易稿,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8日终于向社会公布。
征求意见稿有哪些条文值得关注和期待?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完善?“新华视点”记者在第一时间走访了专家、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等相关人士。
看点一: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破解城乡“入园难”
[条文摘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背景]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长期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
[点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贺乐凡:征求意见稿充分体现了加快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决心,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是难点,必须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理念和强化教学力量两方面来改善现状。
北京学生家长付婷婷:对发展幼儿园的重视和规范收费,这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看点二:缩小校际差距 解决择校难题
[条文摘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背景]近年来,择校风盛行对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除了校际差距这个最直接的原因外,升学竞争和就业压力、盲从心理和攀比心态都导致了择校现象的加剧。
[点评]浙江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长叶莎:相关措施很有针对性,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名校为弱校培训教师,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平民化、普及化,让属地就学落到实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得了好学校。
看点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条文摘录]“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背景]根据2009年的统计,我国有1.3亿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如何享受“同城待遇”已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点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这项政策对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一个暖心的信息。要落实好这些政策,还需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城乡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让他们和城里孩子在各方面享有同一的权利和标准。同时,应支持社会力量创办高水平的民工子弟学校。
看点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条文摘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背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十分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
[点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减负”关键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造成学生负担的原因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考试着重考察能力,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看点五: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条文摘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背景]当前,我国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仍比较普遍,职业教育自身还存在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等问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点评]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在可预见的10年到30年内,职业教育是我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贫困群体生存状况能否好转、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征求意见稿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看点六: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条文摘录]“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背景]长期以来,我国行政部门对高校管理得过多过细,导致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以“权力”而非“学术”为中心,影响了原有的单纯的教学气氛。
[点评]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这是中国高教界渴望已久的政策,希望可以吹响中国改革号角,使高校重新回到尊重学术自由的轨道上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办学,引导学校依法办学。就好比当年的农村改革将务农自主权还给农民,高校获得自主权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培养出一代代创新人才。
看点七:高校分类入学考试 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
[条文摘录]“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背景]高考(论坛)改革多年来是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北大等高校开展的自主招生尝试,引发强烈关注和争议。
[点评]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征求意见稿确定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对这五类录取方式,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过许多探索实验,现在纳入纲要对体制改革的设计,将成为今后积极推进的组合措施。随着多元录取机制的健全,教育体系将力争不遗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华的学习者。
看点八: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保障教师安心从教
[条文摘录]“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
[背景]目前,我国约有1600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全国大部分地区教师工资为每月2000元左右。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城市地区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生活压力也使很多农村教师无法安心从教。
[点评]山西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小学教师王利青:原来规定的是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现在文本里没有“当地”的限制,这表明国家有意拉平全国老师的收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看点九: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 激发教师积极性
[条文摘录]“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背景]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为“副高”,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不对等,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不利于稳固并提升教师队伍。
[点评]甘肃会宁县太平中学(初中)教师黄志龙: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对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很大好处,这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此同时,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有利于避免一些教师在评上职称后就不思进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建议对教师资格要每隔3至5年重新审查一次,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看点十: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 鼓励出资办学
[条文摘录]“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
[背景]200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0.09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824.4万人。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分秋色的局面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点评]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这次对民办教育的肯定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相信配套政策的落实将使民办教育现状大大改善。由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尚未出台配套条例,我国在2002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还不彻底。民办教师普遍在待遇方面缺乏保障、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依然广受歧视。
2010年,是新中国另一个甲子的起始之年,也是我国教育开启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年。虽然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但政府问计于民的真诚姿态,让人看到了教育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希望。
(参与采写记者:吴晶、周婷玉、黄小希、刘奕湛、王茜、查云帆)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