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鸿锦塑业塑料瓶成就大事业
黑龙江的塑料制品行业与台州相比,无论在设备、技术,还是质量、品牌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要多向家乡的同行学习;另一方面,黑龙江这边市场广阔,希望同仁来合作,架设南北交流的更多桥梁,促进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
商战经典案例
东北人爱喝酒,尤其爱喝白酒,而且酒量大。逢年过节,人们喜欢提着酒串门拜年。
在哈尔滨经商多年的罗子友发现,这里酒厂所用的酒瓶大多为玻璃瓶,容量一般都不大,装酒不多,而且容易破碎。如果用塑料酒瓶,不仅不易破碎,而且透明度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酒瓶能装进更多的酒,还可以加进人参、枸杞、鹿茸,显得十分漂亮。
2000年前后,东北的众多酒厂刮起换瓶风潮,纷纷用大的塑料瓶取代小的玻璃瓶。罗子友抓住这一商机,及时推出塑料酒瓶,产品一时供不应求。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五六十家酒厂的采购员来企业排队采购。罗子友只好规定,一家企业一次只能买2000个。
看到生意这么好,罗子友又把塑料酒瓶分厂办到有上百家酒厂的吉林省榆林市酿酒基地。那两年,一天的利润高达万元,企业的年产值也超过3000万元,进入一个巅峰时期。
罗子友,路桥金清人,1959年生,现为黑龙江省鸿锦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市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
几乎倾其所有,投下10多万元,办起塑料制品企业,专门为黑龙江的一家工厂供应矿泉水瓶。1994年,罗子友再次来到哈尔滨,寻找项目办企业。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关系很好的生产矿泉水的厂。
企业开张后,一口气生产出8万个矿泉水瓶,货值5万元,直接给那家工厂供货。
没想到,居然遭到当头一棒。货被拉走不久,坏消息就传来,由于负责人被审查,.那家工厂解体,罗子友5万元的货打了水漂,企业陷入休克状态。
实在没办法,罗子友想到打官司。虽然也上了法庭起了诉,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他连一纸判决书也没拿到手,更不用说要回钱了。
对于生长在艰苦年代的罗子友来说,脚下没有过不去的坎。
1959年,罗子友出生在金清,兄弟姐妹就有7口人,家境之苦可想而知。那个时候,想读书也不一定有书读。初中毕业后的罗子友只好回家种田。24岁那年,他幸运地进入当地一家树脂塑料厂跑销售。因为台州没有市场,他只能天南海北到处跑,湖南、湖北、四川甚至新疆……
罗子友跑销售去得最多的地方当数黑龙江。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次来哈尔滨,那是1982年,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他裹着一件棉大衣,好久没刮的胡子上全是冰。
由于利润比较少,后来,罗子友开始自己做生意,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在此后的10多年间,他先后做过废旧电机、电器买卖,水产品生意。
这10多年,罗子友多次遭遇挫折。
1989年,他和3个朋友合伙从青岛买了一艘登陆艇,改装成货运船,装上近60吨苹果运出去卖。
当船跑了10多个小时停靠在胶州县码头时,因为另外3人没带身份证,被扣了下来。这时他们又被告知,他们使用的改装船只不符合有关方面的最新规定。
本来都有正规的手续,买来的船突然又不合法了,无异于一记重拳打在罗子友头上。想把船退给原船主,对方也不接收。就这样,船在码头一停就是一个月。
更让人忧心如焚的是,船上堆着大量苹果,日头一晒,上面热,下面凉,很快就开始腐烂。当地也没人愿意要,只好眼睁睁看着苹果烂掉。
后来,罗子友和朋友想办法把船拆了,然后再加大。因为上不了“户口”,只好挂靠别人的公司,到杭州湾一带运黄沙。
运黄沙收入不错,总算缓了一口气。
但是,接下来一个又一个打击袭来:因为发生碰撞,螺旋桨沉到水底;把别人的小船撞翻了,对方的人员遭遇伤亡;遇到钱塘江潮水,船比陆地还高,直径好几厘米的缆绳被拉断;大雾天气,船一下子撞到大坝上……
这一切困难,罗子友都挺了过来。在经营船运的时候,他既当老板,又当水手,还要跑业务……
在哈尔滨办企业首战失利,进入人生中一个相当艰难的时期,罗子友只好回家乡赊来吹瓶机等机器,卖到黑龙江,赚些差价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一步步渡过危机。
在企业生存艰难时期,罗子友坚持开发新产品。为了节省费用,几乎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自己动手,经常通宵达旦地干活。用不起技术人员,全部自己摸索。自学技术,自己动手做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天气冷的时候,没有条件接暖气,怕中毒不敢烧煤炉,只好在结冰的房间里上班。
罗子友先后在吉林、辽宁一带开过分公司。现在,经过整合,企业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年下来,产值可以达到3000万元。这在黑龙江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同行中,已经是数一数二。
现在,罗子友正在积极筹划开拓俄罗斯市场,打算开发生产大型中空吹瓶产品。他的两年目标是,争取企业年产值翻一番,做黑龙江同行业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