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集邮用品的世界(一)
●邮票保护篇
1999年中国世界集邮展览。极为珍贵、供排队欣赏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元四方连带有大量霉斑,穿透了纸张。邮票保存研究任重道远。
邮票保护的主旨思想是营造好的局部环境,维持稳定状态。古墓的文物、集邮公司的库存之所以保存良好,就是长时间未扰动形成了良性平衡。我们可能对直接将邮票粘贴到邮册、洒煤油观看水印、洗去背胶保存邮票等做法嗤之以鼻,但是类似的就没做过吗?阴雨天翻看邮册、横放邮册、客人非要取出邮票欣赏而无可奈何……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邮票品相分优佳次劣,价格也相差极大。而最高境界———极品的标准是:无印刷、流通中的损害,无瑕疵,新邮票特有光泽没有失去。检查邮票品相自然也看光泽,但没有经验很难把握,且受当时观测条件影响。有效的方法是观察最容易损伤的部位:背胶容易因潮湿或发霉而变质损坏;齿孔边缘大量的毛絮容易吸附粉尘,忠实记录了交易、翻动的次数。
我国超过三十年的邮票品相一般都不是很好,偶尔见到极品反而觉得稀罕。国际邮展上可看到倒流回来的中国邮票品相极佳,像刚印刷好一样,似乎还带有油墨的香味,让人不忍去触摸它。国内也可以遇到一些极佳品相的老票,但那大多是刚从邮票公司里出来,已在保险柜里静静躺了数十年的。年代久远并非必然发黄发霉,仅是因为我国邮票保护环境不佳。随着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很多人已经有财力从国外购回中国早期邮票。但若没有相应提高保护水准,增进保存研究,制造出能完好保存邮票的护邮用品,那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流居海外的中国邮票躲过了“文革”十年浩劫,且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假如我们还没有能力保存好,还不如仍让它们呆在国外呢。
邮票完好保护需要的周边环境,包括温湿度等宏观环境和邮票周围的微观环境。以下因素可能导致邮票的损坏:
温湿度 较为合适的为15-25℃和50-65%湿度,且需恒定。南方潮湿,一定要将邮册放在阴凉通风而干燥的地方。梅雨持续时间太长,湿气会慢慢被物品吸收,没有层层的保护,是难以抵挡的。最好使用空调,或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通风干燥。北方则要注意干燥。过分干燥会让邮票脱水卷曲变形,同样是不可逆转的。
氧化 氧气无处不在,比控制温湿度难得多。鉴于书籍发黄是从暴露面积最大的页边缘开始的,邮票应让其他替代品与氧气接触。替代品材质也要长时间保持稳定。不稳定的纸张如报纸、复印纸等要避免与邮票放在一起。
光线 长时间强光照射会加剧氧化,导致油墨和纸张变色。阳光下曝晒更是万万不可。
霉菌 霉菌有很多种,表征不一样,合适生存环境也各异,一般在温度25℃和湿度65%以上繁殖发展迅速。纸张、背胶、油墨都可能成为霉菌的养料。霉菌通过相互接触或媒介(如尘埃,护邮用品)传播,因此要注意隔离已发霉的邮票,而不管它有多珍贵。不同版别的邮票染上霉菌后的性状不一样。影写版一般不明显体现出来,一旦非常严重,霉斑会迅速穿透整枚邮票。这样的邮票千万不可以购买。胶版邮票会在背胶或者油墨上出现一层浮尘状的霉粉,这种状况在1989年至今的胶版邮票普遍出现。出现霉斑的邮票一定要隔离处理,编年邮票相当便宜,最好是重新买一套。雕刻版抗霉能力最强。
密封 密封层次分好几级,对邮票、邮册、箱子等。一些集邮教科书主张将邮票密封保存,有将护邮袋用烙铁密封甚至使用照片塑封的方式,相反有人则认为应透气———将潮湿物品密封起来将是一场灾难。应辩证地对待,维持平衡状态是主旨。邮票不需要氧气呼吸,也不释放气体,但密封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气的交换,营造出不良的小环境,要综合考虑种种影响因素。希望使用密封邮票方法保存的集邮者提供实际应用效果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不提倡对邮票进行密封,但赞成邮册、箱子密封,它可以防止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且容易控制密封内的环境状况。
动物破坏 红蚂蚁、蠹虫、蟑螂、老鼠等动物的破坏方式不一样,但都是致命的。
空气污染 空气中各种有害的气、液、固体都对邮票造成侵蚀,如房间的异味、大气污染等。灰尘是最大的敌人,不仅玷污邮票,而且会带入霉菌。杜绝灰尘杂物进入邮册。使用各种化学物品是绝对不允许的。
压力集邮册横放,数本层层叠叠压在一起,这是初集邮者的通病。压力会使邮票发生粘连,一定要竖放邮册。
人为损坏 如触摸邮票、损坏齿孔、磨擦、折痕、镊子损伤、跌落尘埃等等。
《傅抱石作品选》的“洗手图”描述了:东晋宰相桓玄爱画如命,觅得精品,常请文人雅士观之,而观画者必先洗手方可,大画家顾恺之概莫能外。“洗手”的意识,是集邮者应该具备的,也是藏品之福。整理欣赏邮票时,要注意清洁。手要洗净,桌面要擦抹干净,邮册要保持清洁,使用镊子夹取以免邮票受污。这些细小的事情很容易忽视,却是保护邮票的要诀。
长期对品相不重视,使我们对不好的邮票品相都有点习以为常了。我们一直抱怨金银墨邮票不利于邮票保存。大面积的金银粉确实不好,但它也正好折射出国内邮票保护环境不佳。T110《白鹤》大片金墨上的指纹有多少个,多少次摩擦、蹭脏,那么其他邮票也一样多。所见的《白鹤》几乎没有不带指纹的,似乎也因此觉得带指纹的《白鹤》邮票是正常的。这种想法实在要不得。其实只要细心操作,也可以不带一个指纹地从整版邮票上分离,然后完好保存。但是会有人在意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