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邮面临的现状及对策
一、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移动电话、互联网得以广泛应用,打个电话、发个手机短信、点击一下Email转瞬即到,既省钱又快捷。而用传统的写信方式进行联系传媒的人越来越少,从而使邮票的实用功能日趋淡化,这个不争的现实谁也改变不了。目前,寄信的人群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没有收入来源的在校学生;二是那些发布商业性信函广告的企业和单位。但是在这两类群体的寄信业务当中,还大量使用了大宗信函邮资机付费和“邮资标签”付费,根本不需用粘贴邮票;就连传统的包裹寄递、特快专递等大多数情况也不再贴用邮票。因此,邮票的使用消耗已经十分有限。
二、邮政主管部门在邮资票品的发行政策上,曾经一度脱离通信市场、集邮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实际需要,大量发行纪、特邮票;在开展集邮活动的指导思想上,没有严格按照“传播文明、诚信服务、面向市场、健康发展”的十六字集邮业务发展方针办事;在执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存有漏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没有说到做到。
三、集邮的未来——青少年一代由于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而逐渐远离集邮。笔者接触的许多青少年朋友把自己以前收集的邮票年册都打折处理掉了,并表示不想再集邮了。用他们的话说:“省吃俭用买邮票,价格年年往下掉,谁再集邮是傻冒!”可见,集邮品的市场价格滑坡、邮票打折对许多青少年来说,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已经丧失了吸引力。就连许多有着十多年邮龄的老集邮爱好者也因为对集邮失去信心而离开邮坛。由于邮票的常年贬值,新邮票面市就打折的负面影响损害了集邮的形象,上个世纪80~90年代发展起来的县、市(地区)级集邮市场早已荡然无存,许多基层集邮协会大多也都面目全非。另外,长期缺乏对青少年一代集邮培育的有效机制和手段,使集邮后继无人,出现了断层。
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多元化引起了投资市场的激烈竞争。邮票大面积的深度打折引起了集邮市场的长期低迷。过去从事集邮投资的资金纷纷流向股票市场、期货国债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或进行实业投资。
那么,面对上述不利的集邮现状和存在的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这是进入新世纪后,每一个关心、热爱集邮事业的人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自己26年来坚持集邮的实践体会和对目前集邮文化活动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供有关决策部门和领导参考。
一、必须正视集邮队伍大量流失、集邮吸引力正在逐渐弱化、集邮市场正在萎缩的现状,切实落实“传播文明、诚信服务、面向市场、健康发展”的十六字集邮业务指导方针,以诚信服务市场,取信于民。尽快调整邮资票品的发行政策,制定长期培育市场的政策。
二、纪、特新邮票的发行应该坚持以邮政营业窗口出售为主的销售政策。2006年出台的“预订、零售并举”的政策,虽然比过去前进了一大步,但是,邮政营业窗口“零售”政策在很多地方走了过场,好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只有牢牢抓住邮票最终消费这个突破口,积极培育青少年集邮后备力量,才能保持集邮活动健康地向前发展。
同时,要严格执行纪、特邮票超过发行期(出售期)后及时停售、销毁的政策(也可以经盖销后免费供应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以减轻在校学生的集邮负担)。
三、要结合这次国务院对邮政体制实施的改革,切实加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和各级集邮协会的领导力量。各级基层集邮协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协会会员管理办法,严格入会制度和会费交纳制度。对会员应本着“宁精勿滥”的原则,重新进行登记,实行会员分级管理制度。集邮协会会员和一般集邮爱好者应有等级上的区别。
四、基层集邮协会要加强对集邮文化活动的正确宣传和引导,提高人们对集邮文化活动的正确认识,树立集邮的正确观念,引导人们提高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把邮票作为艺术品和陶冶情操的百科全书来对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产生和增强集邮情感:1、组织集邮展览,启发不集邮的人在参观邮展中激发对邮票的喜爱。2、举办集邮知识讲座,让更多的人从理性认识上加深对集邮的认识和理解,激发集邮情感。3、发挥集邮者个人的作用,以自己的集邮成就产生示范效应,感染和带动周围不集邮的人们走上集邮的道路。
五、教育和引导集邮爱好者树立正确的集邮动机。
六、基层集邮协会要克服集邮学术研究和交流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集邮学术研究活动的领导,提高集邮学术研究氛围。基层邮协在举办集邮展览的同时,应该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如:请有突出成就的集邮骨干作典型发言,或者请有关专家作学术研究报告、介绍国内外集邮动态、交流信息资料等等。
综上所述,六点对策的核心,就是要结合这次国家对邮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切实加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和各级集邮协会的领导力量,使其更好的对集邮爱好者产生凝聚力;在邮资票品的发行上切实保护集邮爱好者的切身利益;要使集邮文化活动能够战胜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危机和挑战,要使集邮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就要善待集邮者,为集邮者着想,为集邮者办事,为集邮者谋利,适民所需,养邮于民;如是,我国集邮事业的崭新局面便会指日可待。